赵效民:对,可以说是一个天平。天平如果在一个稳定状态下,可能左右稍微有点摇晃,如果突然你把天平一边的砝码移到另外一边了,你会发现天平很快倾斜,这是多米诺骨牌的效应,大家更多是见风使舵的,真正有原则,站在前线冲锋的人还是少数。像八大厂商一开始站边以后是冲锋了,后边站边的是消费者还有零售商、经销商,他们都是属于见风使舵的。冲在第一线八大影片公司自己为自己的利益去选择了。在这里选为什么BD和HD DVD都有各自支持者。在DVD时代,那时的技术不是很发达,对容量有一定的要求,容量更大,SD战胜了容量较小的MMCD,当容量达到一定的程度,高级的视频代码出来以后,容量不是决定一个发行媒体成败得根本因素了,我不太赞同是因为BD的容量大,所以才战胜HD DVD。因为一开始最早的时候是华纳、派拉蒙和环球三家先说支持HD DVD,到了2005年因为时代华纳大股东的压力,华纳兄弟才宣布同时支持HD DVD和BD。当时有一个趣闻,2005年华纳兄弟三位高管跳槽到派拉蒙,把华纳兄弟要中立的消息带给派拉蒙,派拉蒙在华纳之前宣布中立,这是对HD DVD第一次比较致命的打击。当时在八大片商里只占了三家,其他几家都是BD阵营的。只有环球一家支持HD DVD。为什么HD DVD还有价值,就是在容量保证都满足情况下,片商的需求有点分化,有的需求是复制成本更低,这可能会喜欢HD DVD,有的还是追求大容量,他们可能追求非常极致的品质,这可能是迪斯尼因为容量的问题去选择BD。还有一些片商肯定有自己的立场原则,比如索尼影业,索尼本身是做BD的,索尼影业肯定支持BD。还有20世纪福克斯是非常关注版权保护,当时可以感受得到福克斯是最早加入BD协会的好莱坞片商,但是迟迟没有宣布支持BD,他还是想在DVD论坛和BDF之间讨价还价,他当时想加入更严格的版权保护。
微软VISTA操作系统竟是导致HD DVD终结的元凶
我跟几个朋友交流,也认为最终的原因导致好莱坞片商的倒戈,里面有微软的很大的原因。微软在DVD时代挺靠后的时候,加入DVD论坛的理事会成员,我相信是出于对索尼竞争的考虑,他支持HD DVD。当然也有其他的原因,因为BD对微软的提案不是很友好,微软就支持HD DVD,但是微软在支持HD DVD之后变得非常强势了,在2005年的时候,有报道说,东芝可能要投降了,感觉到孤立无援了。
那个时候英特尔和微软在9月7号宣布支持HD DVD。你要长期跟踪产业就发现,之后微软就成为HD DVD事实上的代言人,东芝反而成了一个配角。微软的强势就在于他阻碍了一部分的技术与HD DVD的融合,而这些技术正是好莱坞片商所需要的。比如当时微软主导开发的版权保护技术AACS,福克斯认为不太保险,又想加入SPDC的技术,微软认为这个技术会影响到VISTA操作系统的发布,因为VISTA宣布提供一个安全媒体播放路径,当时提出如果加入SPDC,要重写VISTA操作系统的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