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在腾讯的博客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感觉说得不错,内容如下:
七八十年代,有人离婚,会受众人鄙视,单位受气,到了九十年代,结婚数红包,离婚属于醒悟,二十一世纪,中国式的离婚更是到了很正常很随便的态度。
婚姻没有保险了,如果硬要加上一个保险,绝对不是情感,爱情,而是慎重的态度和道德观念。
现在很多男女离婚,就我看来,多数原因是遇人不淑,女占夫位,或者男不占夫位,或者夫妻错位,为什么这种现象会如此普遍呢?
这是社会普遍的思维方向出了不利的因素,古人讲究于女人讲究三从四德,到现在受到严厉的批判,朱熹的理论在帖合封建时代的理教,在那个时代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他把儒学极端化了。
任何一门学问,任何一个事物,极端化和定义化都是错误的,大家都清晰,社会的细化就是家庭,家庭的重心就是婚姻。
且先不论是夫为妻纲还是妻为夫纲,那么时代无论发展到哪里,一个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是谁?主要的维持者是谁?答案很明显,男人。
当然,这是泛指,如果有谁觉得上述不是男人做的而是女人的做的话,那么男人吃软饭也就成了顺利成章的事了。
常听见有女人抱怨,什么事要听男人的,那自己怎么憋屈,又有女权主义者叫嚣说现代女人已不是男人的附属品。
概念就偏离了,从没人认为社会本体中谁应该是谁的附属品,男人和女人在家里有各自的位置,女人是家的实际管理者,收支情况,家里的环境,后代和生活,而男人则是养家的奋斗者,二者相互配合,优秀互补,才会有安稳舒适的生活状态,外国历来都有家政课,为什么?家政一个家庭是否幸福的重要技能。
在美国,任何一个要职,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首先考查的是家庭是否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