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稳定生存空间,保存体力,克服恐惧,等待救援。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被埋压人员能否得到迅速、及时抢救,对于减少震灾死亡意义重大。
从唐山大地震统计资料得知:
地震后半小时内救出的被埋压人员生存率可达95%,
24小时内救活率为81%,
48小时内救活率为53%,
由此可见,地震后及时组织自救、互救是非常重要的,对埋压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
震后被掩埋如何来自救?
自救是指被压埋人员尽可能地利用自己所处环境,创造条件及时排除险情,保存生命,等待救援。
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
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克服恐惧心理,坚定生存信念,稳定下来,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设法脱险。
如一时不能脱险,不要勉强行动,应做到:
保持呼吸畅通:
设法将双手从压塌物中抽出来,清除头部、胸前的杂物和口鼻附近的灰土,移开身边的较大杂物,以免再次被砸伤和倒塌建筑物的灰尘呛闷发生窒息;
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和头部;
保持存身空间:
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扩大活动空间,设法脱离险境。记着朝向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但是千万不要使用明火(以防有易燃气体引爆),尽量避免不安全因素。
保持体力
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维持生命
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
地震后面对多人掩埋,如何来互救救?
互救是指已经脱险的人和专门的抢险营救人员对压埋在废墟中的人进行营救。为了最大限度地营救遇险者,应遵循以下原则: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也就是“先多后少”;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也就是“先近后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