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发生在太平洋上
台风是什么?
在气象学上说台风是一种剧烈的热带气旋,热带气旋就是在热带 海洋上发生的低气压。在北半球的台风,其近地面的风,以台风中心为中心作逆时针方向转动,在南半球作顺时针方向转动。至于台风这 个名字的来源,一般认为是从广东话「大风」演变而来;但据林绍豪教授的考据,可能是从闽南语「风筛」演变而来,于鲁鼎梅重修台湾 县志云:「所云台者,乃土人见飓风挟雨四面环至,空中旋舞如筛」,因曰风筛,谓飓风筛雨,未尝曰台风也,台音筛同台,加风作台, 诸书承误。至今闽南语称台风为风台,所以这一说法颇为可信。但无论「大风」也好,「风筛」也好,总之台风就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 一种非常猛烈的风暴。
台风如何生成?
台风的成因,至今仍无法十分确定,但已知它是由热带大气内的 扰动发展而来的。在热带海洋上,海面因受太阳直射而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容易蒸发成水汽散布在空中,故热带海洋上的空气温度高、 湿度大,这种空气因温度高而膨胀,致使密度减小,质量减轻,而赤道附近风力微弱,所以很容易上升,发生对流作用,同时周围之较冷 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上升,如此循环不已,终必使整个气柱皆为温度较高、重量较轻、密度较小之空气,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热带低压 」。 然而空气之流动是自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就好像是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一样,四周气压较高处的空气必向气压较低处流动,因而形成「 风」。在夏季,因为太阳直射区域由赤道向北移,致使南半球之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向成西南季风侵入北半球,和原来北半球的东北信风 相遇,更迫挤此空气上升,增加对流作用,再因西南季风和东北信风方向不同,相遇时常造成波动和旋涡。这种西南季风和东北信风相遇 所造成的辐合作用,和原来的对流作用继续不断,使已形成为低气压的旋涡继续加深,也就是使四周空气加快向旋涡中心流,流入愈快时 ,其风速就愈大;当近地面最大风速到达或超过每秒17.2公尺时,我们就称它为台风。
飓风发生在大西洋上(与台风一样,只是名称不同)
龙卷风是一种涡旋:空气绕龙卷的轴快速旋转,受龙卷中心气压极度减小的吸引,近地面几十米厚的一薄层空气内,气流被从四面八方吸入涡旋的底部。并随即变为绕轴心向上的涡流,龙卷中的风总是气旋性的,其中心的气压可以比周围气压低百分之十。
龙卷风是云层中雷暴的产物。具体的说,龙卷风就是雷暴巨大能量中的一小部分在很小的区域内集中释放的一种形式。龙卷风的形成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大气的不稳定性产生强烈的上升气流,由于急流中的最大过境气流的影响,它被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