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艘航母而言,其战斗力的体现就在航母上的作战飞机,所以只要消灭作战飞机,或者令作战飞机无法正常起飞或着陆,那么航母编队的主要战斗力就算基本丧失了,虽然此时航母编队仍然具有大批的水面舰艇,有强大的自卫能力,但它与普通的驱逐舰加核潜艇的舰队战斗力就没有太大区别了。
我们这里所说的使用弹道导弹打航母,确切的说应该是利用弹道导弹发射动能子母弹头以概略方式打航母编队,不求将航母摧毁,只求使其丧失主要作战力。
一个弹道导弹弹头载重1吨算,一枚钢珠按10克算,可带10万枚,一百枚导弹可带1000万枚,成本每颗导弹按30万美元计,100枚3000万美元,每10平方米一枚钢珠,100枚导弹可覆盖100平方公里,也就是说,这1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物体,只要面积大于10平方米的,都能均摊1枚,航母会摊上500枚左右,护卫舰、驱逐舰能摊上50枚左右,注意,只要在这个范围内,命中的几率只跟面积有关,跟目标速度无关,也就是说只要在目标区内,不管是天上飞行的飞机,还是停留在飞行甲板上待命的飞机,一样有可能被命中,普通战斗机会摊上2枚左右,预警机能摊上10枚。虽然航母飞机可能大部分起飞了,但如果在目标区上空飞行,一样有命中的可能性,而航母甲板上打上500个坑,即使不打穿,返航的飞机也无法降落了。而从效费比上看,100枚导弹价格只相当于1架战斗机,所以即使只摧毁1架战斗机,也不算亏本,如果有了足够射程的火箭弹,就可以进一步降低打击的成本。
再来谈一下发现航母的问题,当然要想及时准确不间断的定位敌方航母,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也就使弹道导弹携带普通爆炸弹头精确打击航母成为泡影,所以我们可以在航母可能出现的水域采用一定的措施比如预置水声探测器(通过对比敌方航空母舰的水声特征来识别敌方航母)与实时返回信号的间谍卫星相结合的方式(当然也可以包括无线电监听、间谍、潜艇侦查等一系列其他方式),控制海洋上的多个点,不一定是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可以只是零星散布的鱼钩。当发现航母编队后,及时反馈回其精确坐标,后面的打击工作就不再要求精确进行了,根据某一刻的精确坐标,判定航母编队在导弹飞临的时间段内所有可能到达的区域进行全面覆盖。对于单个航母而言,其可能的区域就是以发现点为圆心,速度乘以导弹导弹时间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当然进一步精确计算要考虑航母转弯速度,所以实际区域是一个航母前面最远后面最近的椭圆区域,这样可以大大缩小我们估计的打击区域,节省导弹同时提高打击密度,对于一个航母编队而言,速度会大大小于单个航母的最高速,因为外围舰艇如核潜艇,需要在编队四周巡弋,如果编队掉头,那么会比单个航母更加笨拙,此时编队可能出现的区域更加好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