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史海钩沉 > 历史人物 >

朱元璋的豆腐

时间:2010-01-12 11:06来源: 作者:hjwdxf 点击:
朱元璋的豆腐 朱元璋打天下,历尽辛苦。坐了江山后,他就规定,每顿饭 印花厂 必有粗菜,让后来的皇帝们知外间辛苦。这成为明朝自始至终的一个家法。据说这是明朝宫膳制度中最
  

朱元璋的豆腐
朱元璋打天下,历尽辛苦。坐了江山后,他就规定,每顿饭必有粗菜,让后来的皇帝们“知外间辛苦”。这成为明朝自始至终的一个家法。据说这是明朝宫膳制度中最有特色的地方。
朱元璋大力提倡,自己也身体力行,他每顿饭都上一个豆腐,作为自己不忘苦出身的实例。说到豆腐,人们或许会想起相声名嘴刘宝瑞的单口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该相声说朱元璋要厨师做一份自己年轻时喝过的一种味道鲜美的汤,御厨们使出浑身解数做出来的都不合朱皇帝的口味,皇帝龙颜大怒,杀死了御厨。有人不得已就用烂菜叶、豆腐之类的做了一份,结果朱元璋大喜。这份汤里的所谓“白玉”, 指的就是豆腐。
因为朱元璋每顿饭都要上一份豆腐,这种习惯造就了后世的一些名牌豆腐。直到现在,还有些豆腐托名是当年朱元璋喜爱的,或者是朱元璋曾经御口亲尝过的,是正宗的皇家豆腐,以此勾起食客的食欲,比如,安徽滁县美食一绝的“虎皮毛豆腐”,朱元璋家乡安徽凤阳县的“凤阳酿豆腐”,等等。
朱元璋虽然想用自己每餐亲自吃豆腐的办法大力提倡艰苦朴素、永不忘本的作风,但是,到了他的子孙们的手上 ,这每顿必有的豆腐,就变味了。清代吴骞《拜经楼诗话》讲述了一个明代宫廷豆腐的故事。故事说,京城各官署中,翰林院是清水衙门,平常清汤寡水,肠子里没有攒下什么油水。皇帝如到别的地方赴宴,翰林们就可怜巴巴地向光禄寺索要剩下的御膳,改善一下生活。有一天,皇帝去赴宴,众翰林纷纷去讨皇帝的剩饭。一个年轻的翰林去晚了,只端回一盘豆腐,大为懊恼,放在桌子上生闷气。一个后来的老翰林知道了,十分高兴,连喊“拿酒来”,然后大快朵颐而去。原来这豆腐根本就不是豆腐,它是用几百只鸟儿的脑髓做成的。原来,朱元璋死后,其后代们虽然保持了顿顿上豆腐的家法,摆上豆腐做样子,其实那些豆腐的原料,已经不是豆子,而是鸟儿的脑髓。一份豆腐需要数百只近千只鸟脑袋,这种特殊豆腐的味道到底如何,人们无法想像。当时就有人写诗说:“来其旧品何时换鸟脑新蒸玉一盘。”
朱元璋的忆苦饭并非仅仅是豆腐,还有一些苦菜之类的东西,也是要求每顿饭都要陈列在御膳中的。保存下来的崇祯皇帝的食谱中就有苦菜根、苦菜叶、蒲公英、芦根、蒲苗、蒜薹、苦瓜之类的粗菜,也有高粱、苜蓿、榆钱、麦粥、杏仁之类普通物料做成的小点。这些粗菜和点心都是随着季节变化不断变化的。不过虽然是野菜苦菜,但皇帝的苦菜也是极有品味的。比如崇祯皇帝是这样吃青菜的:先将青菜放在生鹅肚子里,放上水闷煮,然后拿出来用酒洗干净,再用麻油等佐料调制。吃这种粗菜,大概一点警示教育的功效也没有;也许皇帝还会认为,这种野菜味道不错啊,谁说老百姓吃糠咽菜不容易?
所以,朱元璋的忆苦饭,最后都成为徒有其表的摆设,其功效是一点也没有的。但如果把这些粗菜、豆腐与宫廷御膳的巨大花费相比,则更加具有讽刺性。
历史学家研究表明,从全世界来说,中国皇帝饮食所调动的组织之大、人力之多,是独一无二的。而朱家皇帝的宫膳系统在中国历史上的排名也是数一数二的。黄仁宇就说,明代宫廷是全世界最大的食材店和餐厅。御厨每天要准备一万到一万五千人的伙食。专门负责宫廷饮食的组织,就有光禄寺、尚膳局和尚食局。只光禄寺一个机构的皇帝御膳食材采购人员和厨师的编制人数,宣德朝是9462人,后来曾降到5000人,到了成化年间又增长到6884名。
这么多的采购人员和厨师,给多少人做饭呢?宫廷所有的人最根本的服务对象是皇帝夫妇、父子,但是,在宫里服务皇帝等人的太监、宫女等也都有一张嘴,都要吃饭。康熙皇帝总结明朝的教训时曾经说,明朝宫廷有宫女9000人,太监10万人,没有办法给每个人提供饭食,有些人往往饿死了。经后人考证,康熙的说法可能有所夸大,但是,宫里有近万人的宫女、数千人的太监,则基本上符合实际。上万人吃饭,尤其皇帝皇后们的御膳还需精心烹制,那么,有成千上万的庞大采购团、厨师团伺候,也是不难理解的。
这么多的人吃饭,伙食费肯定也是一个大数字。宫廷御膳费用的准确数字现在几乎无法计算,但是,明宫廷一年大致花百万两银子用于吃喝不在话下。明朝灭亡后,有宫女谈到皇帝的伙食费标准,说皇帝一天的标准是3000两银子。现在的历史学家认为是夸大了,或许这是指宫廷的花费而不是皇帝一个人的花费。但根据历史的一些记载,明朝崇祯皇帝的伙食费是每天36两银子,皇后是每天11两半银子,这些都不包含原料费。皇帝一个月伙食费是1046两银子。这个数字表达的是什么概念呢?一般来说,那时候一两银子大致可以买一石大米。一石大米一般是120斤左右。就是说,崇祯皇帝一个月的伙食费,可以买12万斤左右的大米,可以让4000人吃一个月。
皇帝一个人伙食费是如此之多,那么,餐桌上摆放一些豆腐、野菜之类,又能证明什么?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