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黄袍加身”从后周孤儿寡母手中夺得政权,建立北宋。然而北宋当时在中国也仅仅是一个比较强的割据势力而已,如果它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一样,短短几十年而亡,人们也不会过多的表示惊讶。但是雄才大略的赵匡胤天才的通过“杯酒释兵权”和平解除了高级将领的威胁,铲除了五代以来“皇帝轮流坐,明天到我家”式的频繁政变的土壤,同时在国内进行了政治经济一系列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经过短短数年的发展,北宋政通人和、经济繁荣,重新一统华夏的历史责任,也就当仁不让的被宋太祖承担了下来。从乾德三年开始,北宋在赵匡胤的指挥下,进行了捷报频传的大规模的兼并战争。
公元963年,慕容延昭剿灭南平
公元964年,王全斌、刘光义平定后蜀
公元970年,潘美攻占南汉
公元974年,曹彬征服南唐
公元975年,吴越国王望风而降
至此,南方基本收归北宋版图。
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的“统一之手”开始不可阻挡的指向了北汉,然而,死亡又一次葬送了华夏民族统一的愿望。当年10月,赵匡胤在给后人留下了“烛影斧声”的千古谜团后,离奇的崩逝于汴梁万岁殿,享年五十岁。
宋太祖的离世,使北宋丧失了统一中国的大好良机。即位的太宗军事上显然远逊于太祖,虽然北宋随后灭亡了北汉,却两次大败于契丹,导致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燕云十六州始终未能收复。终北宋之世,这种巨大的战略被动一直压在皇帝和臣民的心头--一个连长城都被北方游牧民族占去的政权,究竟还能存在多久呢?
8、高宠、杨再兴、曹宁
高宠、杨再兴、曹宁:
这三个之所以能并列,是因为他们在演义中出现的篇幅都很少,但是都是万中无一的虎将,却又都不得善终。高宠连挑十一辆滑车,到第十二辆时因战马已筋疲力尽,将其掀翻在地,被铁滑车碾个稀扁。杨再兴误陷小商河,被当成了活靶子,连人带马射的如柴蓬一般。死的最冤枉的当属曹宁,这个比陆文龙还狠的人物,只因为杀了自己卖国求荣的父亲,被孝字当先的岳飞拒之门外,走投无路,只有自刎身亡。唉,要是放在今天,可能还是大义灭亲的好榜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