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神的数量并没有限制,虽然有岗位定额,但没有编制限额。这个继续以孙悟空为例。孙悟空担任弼马温时,有弼马温的岗位,但没有定员。通过书中描写,可知弼马温是有前任的,但不知何许原因,导致该岗位长期空置。后孙悟空成神后,才被聘为该岗位。
正因为这几点,从封神榜后到西游记时期来看,神的数量在封神榜的基础上有了极大的增加,但质量上却相较有所退步。比如,巨灵神,
在封神榜时期是没有的,但西游记时期却成为重要战神之一,但巨灵神的战斗力参考孙悟空,与杨戬和哪吒相比,差距不是一点半点。可见此时的神总体战斗力是比较差的。
神的组织结构有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在封神榜时期,不过是八部正神而已。而到西游记时期,已经演化成一个组织严密、等级森严的族群了。对于这点,我们可以参考满清的发展来看。满清最初也是八旗,其后逐步发展成一个中央集权制度,八旗首领已经退格成为虚职,反而这些首领只有在中央政府获得一席之地,方有职权。再比照西游记,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封神榜后的神处于一个类似于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部落阶段,其后经过某种不知具体情况的演变,成为一个类似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社会阶段。
西游记时期的神,主要分为中央供职系统和自治系统。中央供职系统就是类似于中国历代朝廷的组织,比如哪吒等就属于这个系统。自治系统则是类似于中国古代分封在外的王候,比如二郎神杨戬。中央供职系统直接受玉皇大帝的领导和指挥,可见此时的玉帝是类似于中国古代帝王的角色。而自治系统,有自己的管理辖区,自己的管理人员,自己的财政收入,这点,西游记中描述二郎神时,有详细的介绍。中央系统和自治系统之间的关系,也如同中国古代的朝廷和地方王候之间的关系,这点参看西汉初期和西晋,就能更加明白。玉帝在和孙悟空斗争的时候,需要二郎神协助,也只能是听由二郎神的主体意志,而不能靠行政手段来强加。
通过这些,可以看到一个发展变化的神。
我们再看看仙。
仙在封神榜之前,可以说势力最大。封神榜以前,天下只有仙、受仙控制的妖和正在创业的西方教接引准提二人。此时的仙绝对可以说是一支独大。但封神榜后,不知发生了什么变化,到西游记时期,仙已经没落到极为分散的状况,人员数量急速下降,有相当大一部分都被分流或者说是跳槽到了其他族群,这个跳槽的目的地主要有神、佛、鬼族群。
封神榜之前,仙的首领有截教的通天教主和阐教的元始天尊。但到了西游记时期,仙已经没有名义上的首领了,从行为上看,已经屈从于玉帝了。
而原来的仙派首领通天教主和元始天尊也退隐了,这二者的师兄太上老君反而成为受神领导但却超然于神的一个特殊人物。这个变化是很奇怪的。
封神榜从结果来看,是仙派肢解截教的过程,通过肢解截教,架空通天教主,达到阐教独掌大权的目的。此时创立的神不过是一个等级低于仙的族群,不论实力,还是势力,都远逊于仙。但发展到西游记时期,二者正好调位,神反而成为高于仙的族群,仙成为受神保护的族群。
通过这个两端点的表象,我们可以合理猜测连接这两端点的连线情况。我认为,在封神榜之后,曾经发生过一次巨大的变动,这个变动导致了阐教解散,使元始天尊丧失了仙族的指挥权而沦为光杆司令。在这次变动中,神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并且有可能实现了从部落组织到中央集权组织的转变。而这里,还有一个极其隐秘的人物,就是太上老君。
我认为,在这次变动中,太上老君起到了破坏阐教兴立神的作用。在封神榜时,太上老君还无权无势,但到了西游记时期,一跃而为虽受命于神的首领玉帝,但地位远高于任何神的一个特殊境界。有句话说:谁受益,谁嫌疑。太上老君获得这种特殊待遇,绝对不可能是无功而受的。况且,按照神最初的实力,是不可能让阐教解体的。这只有一种解释:太上老君协助神肢解了阐教。
当然了,中间这段的发展我们并不知道,只是猜想。随着我们慢慢的讨论,我们会逐步揭示这段消失的历史。
(三)佛的发展
在封神榜时期,佛还是称作西方教的,这个教很有趣,只有两个高人:接引和准提。而到了西游记时期,则改西方教为佛教了,并一跃成为与神并肩的强大势力。从西游记描写中看,此时的佛人员数量并不比神多,也不比仙多,但综合实力却绝非神仙可以比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