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在《封神演义》里,还有这么一段:
接引道人顶上现出三颗舍利子,射住了戮仙剑。那剑如钉钉一般,如何下来得。西方教主进了戮仙门,至戮仙阙立住。
诸多因素表明,接引道人就是若干年后建立佛教的如来佛祖。西方教便是佛教的前身。
2.准提道人 VS 菩提祖师
我们再来看看两部作品对另外二人的评价如何:
a.准提道人第一次露面,见《封神演义》第六十一回:
文殊广法天尊听得脑后有人叫曰:“道兄剑下留人!”广法天尊回顾,认不得此人是谁;头挽双髻,身穿道袍,面黄微须,道人曰:“稽首了!”广法天尊答礼,曰称:“道友何处来,有甚事见谕?”道人曰:“原来道兄认不得我,吾有一律说出,便知端的:
大觉金仙不二时。西方妙法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道人曰:“贫道乃西方教下准提道人是也。”
b.菩提祖师首次亮相,见《西游记》第一回:
见那菩提祖师端坐在台上,两边有三十个小仙侍立台下。果然是: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封神演义》中的准提道人是一个开明人事。他多次来再东土度化有缘人。对东方道教颇为了解。而他又是西方教的二教主。对佛学文化自然更是了如指掌。《西游记》中的菩提祖师,似佛似道。名出菩提,身行道家。可见他与西方道教渊源极深。他们一个掌教于西方极乐之乡,一个隐居在西牛贺洲教徒。种种迹象表明,菩提祖师就是准提道人。只是后来西方教并入(或说化成)佛教,接引道人更名为如来佛祖统领佛门弟子,准提道人改名为菩提祖师,退隐山林,修身养性去了。
五.答案揭晓
根据以上二文、四诗的评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菩提祖师便是准提道人,是如来佛祖的师弟。两人曾经共同执掌西方教。后来如来修成六丈金身,建立佛教,把西方教吞并。菩提祖师也从此隐居山林,将高山命名为“灵台方寸山”,与“天竺灵山”相对。以后自立道观修身养性,除了山中居民,没人知道他的住处。就是那如来,也不知道自己的师弟身在何方。更不知西牛贺洲还有仙人存在。如来曾这样评价西牛贺洲:“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见《西游记》第八回)。可见,同处西牛贺洲的如来,却不知菩提老祖的存在。由此可知,菩提的道行一点都不逊色于如来。甚至可以避开如来的法眼。
观点5:
灵台方寸,斜月3星指的是心字的写法和暗意。不是什么所谓灵山佛。
观点6:
封神榜时,是没有神的。那个后来成为神的首领的玉帝,此时也是仙,并且负责对仙的投诉管理工作,有点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司法部门。
另外,玉帝和伯夷考同为四御,不是一人。
观点7:
按照佛家的理论,成佛是最高的等级和境界。是不是人人都能成佛,各家的主张不同,一般大乘认为人人有成佛的机会,但要看自己的修为和机缘。当然你成不了佛也别埋怨,那是你自己修为不到或机缘不巧,还得继续努力。这点颇似某党的入党申请书上惯写的:如果批准你入党,你要感谢组织的信任,并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如果不批准,说明你离组织的要求还有差距,还要继续努力,并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接受组织的考验。一般的小乘认为能成佛的只是极少数,剩下的大多数再修炼也没用,这叫命里三尺难求一丈。不过上面的东东也不绝对,因为佛教流传太广,门派太多,各家的理论都不完全相同。
菩萨是个外来词,比佛要低一级,原意翻译过来很绕口,说真的偶也不知道当年那些和尚翻译的对不对。据偶的理解来说,菩萨是指那些将要成佛的,或已经具备佛的资格,但还没有完全成佛的。具体理解可以参照某党的预备党员,或XX主义初级阶段的定义。即某国现在已是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