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亲访友,一些孩子乘坐交通工具后会出现恶心、呕吐等晕车症状,常用的晕车药,比如乘晕宁成人服用后可缓解晕不适,但儿童服用可能对神经系统发育造成负面影响,最好不要吃。
1、防止孩子晕车,家长可在上车前把姜片贴敷在肚脐上,生姜不仪有传统的抗晕车症约物疗效,而且不会产生嗜睡不适。
2、如果发现孩子已经发生了晕车,可以适当用力按压孩子的合谷穴,合谷穴的具体位置在大拇指和食指中间的虎口处,按一段时间不适症状会缓解
3、治疗晕车晕船的穴位与指压法
“鸠尾”穴是对治疗晕车晕船能产生速效的穴位。它位于身体前中心线之上,在最底下肋骨稍下之处。只要一边吐气一边按压此处6秒钟,如此重复10次便能调整胃的功能,不再有欲吐的感觉。
如果每日指压“第二厉兑”穴,可根治晕车症。“第二厉兑”穴位于脚的第二趾趾根外侧2厘米处。只用拇指和食指,一边吐气一边揉约6秒钟,如此重复10次,连续20天不间断,就可根治晕车晕船症。
4、上车前将腰带束紧,防止内脏过分在体内游动,有助于预防晕车病发生。
如果您上车前喝了过量的液体,很可能因此而产生肠胃型晕车。您可以在上车前将腰带扣系紧些,这样可使您的内脏在体内免受些汽车颠簸之苦,防止产生肠胃型晕车。
5、口含姜片。爱晕车的人,应随身装块鲜姜,在上车前可口含鲜姜2片,这样晕车现象便能大大减轻。
您可以把家中炒菜时常用的鲜姜,切上两片随身携带。您上车之前将两片鲜姜含在嘴里,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因为闻到了汽油味儿而产生的晕车。
6、乘车、船、飞机前不要吃得太饱,不要吃油腻食物,提早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
乘坐交通工具不宜过饥或过饱。只吃七、八分饱,尤其不能吃高蛋白和高脂食品,否则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7、乘车、船、飞机选择前排通风良好的座位,双目远眺,面向前方,或者闭目不要看窗外一闪而过的东西。
搭乘游览时尽量坐在巴士的前座,轮胎上方的位置震动力大,使人感到颠簸不断,有乘车晕眩习惯的人则应尽可能避免在这样的位置乘座。
8、保持愉快情绪、心平气和心理暗示不会晕车,回忆美好的时光和高兴的事儿,听听音乐、和人聊天。
不要紧张。要保持精神放松,不要总想着会晕。最好找个人跟你聊天,分散注意力。
9、出行前保证有充足的睡眠,防止疲劳,在车、船、飞机上不要看书。
睡眠差、过度劳累时容易发生晕车;过饥过饱时亦易发生晕车;车厢密闭使空气不流通,或某一些物质的气味刺激,如汽油等易晕车
10、可坐汽车的前部,以减轻颠簸,打开车窗使通气良好,并将头稍后仰靠在固定位置上,闭目,以减轻头部震动和眼睛视物飞逝而引起头晕加重。
头部适当固定,避免过渡摆动。
11、平时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尤其在抗头晕上要下工夫,如多做转头、原地旋转、翻滚等运动,通过这些运动使晕车得到缓解。
转圈运动让你摆脱晕车烦恼:据生命时报消息运动可是一种很好的晕车药。晕车、晕船最重要的原因是人的平衡力差以及跟内耳前庭器有关。而一些带旋转、翻腾项目的运动能提高这两项能力。
比如旋梯训练和滚轮训练,但强度较大,身体质素好,有器械条件的可以尝试;对体力一般者,“单腿闭眼站立”比较适合他们:双手叉腰,闭上双眼,单腿着地;如果是儿童,可以让他扶住大人的腿或扶着树转圈,每天锻炼一次,每次15分钟左右,逐步增加转动次数。
坚持锻炼一段时间,晕车者的平衡能力以及内耳前庭器的适应能力会大大增强,如果原地转动30到50圈之后,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就已摆脱了车船眩晕,可以快快乐乐地享受旅行。
12、在汽车踩油门、刹车、旋转时深吸气能减轻症状。
13、穴位按摩。用右手拇指点按左手虎口正中的合谷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