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临近春节,骗子们“辛勤”工作,汤唯也中招了。1月12日,上海警方证实内地知名女艺人汤唯,在上海遭遇电信诈骗,被骗走21万人民币。就在这几日,媒体密集曝光电信诈骗案例,银行工作人员为了劝阻事主,不惜切断ATM机电源、关店门阻止他们汇款。为什么电信诈骗在中国就屡禁不绝呢?
电信诈骗作为舶来品,进入中国大陆后屡禁不绝
电信诈骗肇始于台湾,2000年前后传入大陆
电信诈骗,最早于上世纪90年代在台湾出现,最初主要通过传递虚假的“刮刮卡”、六合彩等中奖信息的形式作案,当时的诈骗手段较为简单,作案范围也相对狭窄,主要在台湾本地进行。
进入2000年以后,为了改善两岸通信条件,台湾移动电话业开始在福建建立信号台,进而方便了两岸人们的通信。同时,这也为台湾电信诈骗犯罪团伙开辟了新的诈骗路线,他们纷纷将诈骗基地转移至福建,从福建向台湾岛内的人实施诈骗。

温州警方缴获的电信诈骗团伙所用电话卡
自2003年开始,台湾反诈骗呼声越来越强烈,加之台湾当局开始加大对电信诈骗的打击力度,使得台湾的诈骗市场空间越来越小。因此,电信诈骗也顺势调转方向瞄准大陆。泉州安溪就曾发展成此类犯罪的大本营,亚洲最繁忙的基站即坐落于此地的魁斗镇;2005年左右,电信诈骗逐渐向中国其他经济发达省份渗透,之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蔓延。
“改良”后的电信诈骗,呈现典型的集团化和职业化特征
所谓电信诈骗,学界也没有给出定义,一般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的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转账的行为。总之,就是通过通信方式,向你传递一个欺骗性谎言,假借为你获利、止损,或以亲朋身份寻求帮助,博取信任,骗取钱财。
这些年来,电信诈骗手法不断翻新,利用社保、邮局、公检法、银行、医院、计生、老师等名义,以及假借“中国好声音”、“天天向上”、“快乐大本营”等热门电视节目工作人员的身份,实施有针对性诈骗的行为屡见不鲜。
电信诈骗团伙成员之间按照公司化运作,分工明确,互不交叉。一般有五个层次的人员:一是境外核心人员。据统计多为台湾籍,此类人员负责编制诈骗模板;准备作案所需的器材设备、银行卡;从内地物色、招募“接线员”,并将“接线员”带到诈骗场所培训和管理。
二是技术支撑人员。一般由核心人员从网络招募,或经圈内人员介绍加入。他们负责通过互联网,远程为诈骗团伙安装并维护VOIP(网络电话)软件和“透传软件”,并保证诈骗团伙的电话能顺利接入内地的电话网络。
三是专业拆账人员。在核心人员指挥下,将全部赃款拆分——若在境内取款,一般拆解为单笔2万元以下(方便在ATM机上取出),以确保能在一天内转移全部赃款。
四是取款人员,也称为“车手”。车手一般事先潜入各地待命,拆账完成接到取款指令后,迅速持银行卡到ATM机取钱,最后赃款会流入地下钱庄。
五是关联作案人员。大量的不以团伙成员真实身份注册、与犯罪团伙毫无身份关联的银行卡,是诈骗成功的保障,也是每个电信诈骗团伙必备的犯罪工具。电信诈骗团伙这一“刚性需求”,近年来逐渐催生了专门提供银行卡的公司,这些公司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渠道获得大量银行卡,通过地下渠道贩卖给诈骗团伙。
中国大陆虽然不断打击电信诈骗,但收效甚微,近几年有愈演愈烈趋势
2010年,公安部组织3000余名警力,协同台湾警方联手摧毁特大电信诈骗犯罪网络群,捣毁诈骗窝点及地下洗钱场所124处,仅长沙就出动警力2000人,抓获台湾籍嫌疑人近200名,捣毁窝点22个。
类似这样的集中打击,在2011年也有不少,但是效果如何呢?根据广东市公安局的一份文件披露,2012年,全国电信诈骗案件共17万余起,造成损失80多亿元。比2011年10万余起40多亿元分别上升70%、100%。电信诈骗近年来已经呈现猖獗之势。就在今年1月6日,广州市公安局曾通报了两起特大电信诈骗案,两位受害人分别被骗走2700余万元和48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