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大全 > 会计审计 >

洋咨询抢滩中国市场

时间:2010-08-12 02:59来源:www.panpan.org 作者:大楼 点击:
洋咨询抢滩中国市场 2002年,洋咨询的大“动作”,让国内同行眼睛大睁。 洋咨询并购风起云涌 2002年5月8日,毕马威中国购并了处于危机中的安达信中国的咨询业务狖2001年1月安达信内
  

洋咨询抢滩中国市场

2002年,洋咨询的大“动作”,让国内同行眼睛大睁。

洋咨询并购风起云涌

2002年5月8日,毕马威中国购并了处于危机中的安达信中国的咨询业务狖2001年1月安达信内部的咨询业务拆分成埃森哲(Accenture)狚,随后是2002年7月22日德勤的咨询业务改名为博敦(Braxton),再是2002年7月30日IBM收购普华永道(PWC)的咨询业务,又是2002年10月9日,毕马威改名为毕博(Bearing-point),真是目不暇接。

从以上并购案中看出:IBM并购普华永道的咨询部门、毕马威咨询并购安达信咨询后产生的毕博,前者从横向的各种服务产品线为主到纵向的以中小企业、制造业、金融、零售与运输业、电信业及政府与公共事业为主的“纵横矩阵模式”,已经因普华永道咨询的融入而展露赢者通吃的架势;后者在横向并购安达信后向软件方向寻求突破。

就在同一年,国内咨询公司就像受到传染,也在进行购并。2002年最为戏剧性的国内咨询公司购并事件是联想购并汉普。随着张后启退居二线,老汉普已经“死”了。当初,为求高速发展而陷入现金短缺困境,汉普“不得不”选择了联想,并购后的结果如何,只有时间来回答了。此后不久,又传来新华信与南洋林德公司合并消息。而比汉普更惨的是,在IT咨询公司中享有盛名的志杰公司因现金枯竭不得不宣布破产。

毋庸置疑,洋土咨询并购案的不断出现,必然让这个市场“有戏”可看。

洋咨询抢滩市场

众所周知,经过近80年经营,全球咨询业逐渐向安达信(已被收购更名毕博)、麦肯锡、罗兰贝格、波士顿等五大巨舰型大公司为代表跨国企业集中,全球咨询收入的50%被前30家大型咨询公司垄断。据了解,目前国内上市公司、大型国企及政府的主要咨询业务,几乎被上述五家跨国咨询机构垄断。

洋咨询进入中国市场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其在中国市场上能大展拳脚,是因为中国管理咨询行业的用户需求强劲增长。最典型的是在IT咨询上,由于中国政府信息化工程的大力推动,IT建设的投资以国债拉动地方和企业自有资金的方式呈巨量增长,从而导致行业新进入者剧增(而且多是以省市地方为根据地的区域性地方公司)。整个行业在2002年全年的增幅至少在20%以上,而下半年比上半年增长更为明显。新华信研究中心在2002年年底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在中国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有141家上市公司聘请管理咨询公司,而2002年这个数字就达到了182家,增幅为29%。据统计,国内咨询公司年营业额超过千万元的屈指可数,大多是满地在找食。据业内人士预测:在每年咨询市场空间达100亿的中国,竟有13万家各类咨询公司鱼龙混杂,拼杀争食,可谓战国纷争。

如此大的市场,洋咨询必然紧盯不放。

不过洋咨询抢滩中国的过程中,不光是“节节胜利”,也有“失败”,比如2001年6月由麦肯锡“兵败”实达案所引发的种种争议就是一例,尽管如此,洋咨询的实力却不可小视。

在探询实达巨亏原因的时候,一个“从16人到16亿”神化的破灭的起因,不过是“花了300万、亏了一个亿”的事实。而令实达花费300万元、换来一亿元亏损的,是麦肯锡开出的一张“药方”。据了解,麦肯锡的企业管理改革方案的核心,就是引入符合国际惯例的营销管理模式,打散原有的子公司体制,建立不同的事业部,整个集团的营销统一归到事业部进行。没想到,这一在HP、IBM等跨国公司可以行得通的“好经”,却让实达这列车“脱了轨”。新的整合虽然有利于减少机构重叠、降低销售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灰色交易,但由此带来的利益格局的大调整以及运作模式的转变,让企业非常不适应。用一句形象的话讲,原有的模式就像打“的”,成本高,但通道直接、快速;麦肯锡的模式就像挤公共汽车,成本低,但要一站站等人,还要绕路。结果造成了库存的积压、大量的应收帐款以及子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的一笔笔烂帐,最终亏损1.3亿元,实达不得已走上了“回头路”。尽管这样,麦肯锡自抢滩中国以来,一共做过300多个项目,其中60%是中国企业,绝大多数都很成功,而且,“回头客”已经超过50%。

事实上,本土咨询业要想与跨国大公司争夺市场必须克服以下致命弱点:

首先、数据和案例是现代咨询业赖以安身立命的根本。象律师一样,有数据和案例,咨询顾问就有了说话的本钱,就象一个工厂拥有原料和厂房设备一样。跨国咨询公司经近80年累积,家家都有一本写满了数据和案例的“经”;而国内咨询企业在这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

其次、现代咨询业是系统科学,有一套复杂的理论系统,跨国大企业浸淫已久,国内同行只能泛泛而谈,属无根之木;

第三、作为指导别人的行业,优秀的人才是撬动咨询企业持续发展壮大的杠杆,跨国咨询公司对人才的引进、培训极为重视,也有足够的财力引进最优秀的学生和专才。而国内咨询公司宥于财力,根本无法企及,造成恶性循环。

要知道,本土咨询机构目前在市场竞争中与洋咨询比处于劣势,在洋咨询大举进攻中国市场时,本土咨询机构必然感到压力,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那么谁能在“羊年”发“洋财”呢?时间是最好的答案。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