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大全 > 会计审计 >

论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中的几个问题

时间:2010-08-12 03:03来源:www.panpan.org 作者:江南 点击:
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始终是会计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以往有关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研究成果,较少论及会计理论与其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特征,以及会计理论研究方
  

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始终是会计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以往有关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研究成果,较少论及会计理论与其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特征,以及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的构成机理。本文立足于哲学基础,试对上述问题作一探讨。  

一、会计理论与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  

会计理论从不同角度有不同定义。从认识论角度,会计理论是指会计认识主体在会计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发展成的关于会计本质及其规律的系统化理性认识。从定义中可见,会计理论是会计认识主体与会计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仅仅相互作用=空洞无物,因而需要中介”(列宁)①,中介就是方法,简言之,就是会计认识主体(以下简称“研究者”)把握会计客体的物质的或思维的途径、手段、工具和方式的总称。由于会计理论是抽象思维的结果,所以,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指的是上述中介中的思维的方法。  
会计理论与其研究方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而言:  
1、会计理论是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前提。首先,会计理论内容构成其研究方法的基本内涵。“在科学已经完成。成熟的时候,观念就应当以自己为出发点,科学本身已不再从经验所予开始”(黑格尔)②。经过实践检验的会计理论,在发展新的会计理论和从事会计实践活动时具有方法的功能。如会计理论的渗透,指导、影响研究目的的确定、对象的选择、事实的解释和结果的处理。没有会计理论指导时的会计现象即使被发现,因其无法纳入认识领域而失之交臂,从而延缓会计科学的发展。从根本上讲,会计理论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的结论,而在于它所提供的方法。  

其次,会计理论的相对性决定了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不完善性和发展性。由于既有的会计理论不是绝对无误的知识体系,会计理论的发展面对的是本知的领域,会计理论指导的是无法穷尽的纷繁复杂的会计实务,这决定了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不能遵循一套固定的模式,它经历着一个探索、发展、曲折的过程。  
再者,会计理论的属性决定了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是一个构成体系。科学的会计理论具有功能上的解释力和预见力,结构上的严谨性和前提简单性,背景知识上的相容性(与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性(与本学科的历史知识),表达形式上的简洁性和推确性,以及事实涵盖上的广泛性等。会计理论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会计理论建构不能依靠单一的研究方法,而是各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的结果。选择使用任何一种研究方法,都必须符合会计的特点,有助于实现会计理论的某一属性的要求,并且能使其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体系。  
最后,能否灵活、有效地把会计理论转化为研究方法并予以改进,也是研究者素质的体现。获得了关于会计客观规律的理性认识,并不等于就掌握了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创造性地运用理论知识的产物。没有发挥创造性思维、巧妙地运用理论的技巧和艺术,就不能从会计理论中提炼出研究方法来。  
2.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创新推动青会计理论的发展。追溯会计发展历史,会计理论的历次重大突破,无不源于采用了正确的研究方法。相应地,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达到的层次决定了不同时期会计理论发展的水平。如中世纪帕乔利时代只能运用经验归纳方法,将现存的良好的会计实务予以总结,用于指导对会计实务的操作。如果说当时有会计理论,那也只是关于复式簿记记账规则的系统化知识;至十九世纪初期,随着股份公司的兴起,持续经营假设有了特殊重要的意义,采用演绎方法才逐步形成了影响重大的资产计价、收益计量和稳健主义等个别会计观念,真正的会计理论才开始萌芽;本世纪70年代,在会计理论日益丰富和相关学科的推动下,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增加了实证研究等新鲜血液,以会计理论概念框架的建立为标志,会计理论逐步达到了系统化、科学化的程度。  
总之,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既是以往研究的理论结果,又是以后研究的出发点和条件;会计理论的发展依赖于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创造和创造性地运用研究方法,二者互为依存、互为条件。没有不以会计理论为依据的研究方法,也没有不借助于研究方法的会计理论。在形成上,二者表现为‘会计方法——会计理论——新会计方法——新会计理论……”的加速循环过程。  

二、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特征  

1、客观性。首先,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产生的基础是客观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作为一种思维方法,是内化于研究者头脑中的思维定势,但它不是先验的,而是长期会计实践、人类会计认识和其它知识凝聚的结果;其次,它的影响是客观的。无论人们对其总结、认识程度如何,从事会计理论研究肯定要借助于一定的研究方法,而且对研究方法的掌握、运用程度如何,决定了研究者理论修养的高低和理论研究成果质量的好坏。  
2、全面性。就个体而言,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一旦形成为研究者的一种思维定势,便对研究者的心理素质、行为导向和思维模式产生全面影响。它决定了研究者对问题的审视是着眼于全面还是拘泥于局部?对问题的思考是采用发展的观点还是静止的观点?对问题的解决是抓住本质还是满足于现象?等等;就整体而言,对研究方法的重视和研究程度,决定了一国或一地区同一学科的理论水平和不同学科的成熟程度。美国的会计理论研究水平本世纪初期特别是中期以来一直执世界之牛耳,这固然有经济的促进、法律和法庭判决的强化以及社会公众抨击等方面的因素,但与美国会计职业界能及时审视传统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不足,推出并大量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却有着直接的关系。再如,相对于属于社会应用学科的会计而言,自然科学如物理、化学等理论研究一直居于前沿,会计被斥之为非科学而归类为“艺术”,其中的缘由除了会计有“人”这一理性动物的参与而使其复杂化以外,未形成自己体系化的理论研究方法也是重要的原因。  
3、抽象性。首先,从形成过程上看,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是研究者在会计实践的基础上,根据经验事实经过抽象加工而形成的理性认识,以一系列的概念、范畴表征着现实中存在着的普遍规律;其次,从表现形式上看,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是抽象的会计理论体系的构成内容,且居于主导的地位。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研究成果丰富、发展着会计理论体系,使会计科学更臻成熟与完善;最后,从作用上看,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是以潜移默化的渗透方式形成为研究者的思维模式,研究者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某种研究方法的引导与影响。  
4、社会历史性。从本质上讲,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是会计需要与会计能力结合的产物。会计需要和会计能力既是有限的(就一定的历史时期而言),又是无限的(就人类的历史发展而言),前者决定了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既有水平,后者决定了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无限发展。一定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现了本历史时期会计需要的层次,反映了会计职业界所达到的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随着会计需要的扩大和会计能力的提高,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也在批判性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丰富,达到逐步完善。相关学科理论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水平对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也产生着重大影响,但它取决于研究者的认识和借鉴以及会计学科本身的特点,归根结底仍是由会计能力所决定的。即使采用同一研究方法,由于研究者认识能力、实践水平、经济地位、阶级利益和社会分工的不同,也会导致调异的研究结果。这说明研究方法本身不具有质的差别,仅由于“人”的因素的影响,而使其具有了不同的功能。  

三、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  

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就其普遍性而言,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是由哲学方法、一般方法和专门方法构成的完整的体系。三者之间有着内在的有机联系:在层次上,前者指导、约束后者,是后者的基础;在内容上,前者依赖、来源于后者,后者是对前者的丰富和发展。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简示如下:(参看《四川会计》2000年第6期第13页)。  
1.哲学方法  
哲学方法是对各门学科理论研究发生普遍指导作用的方法,包括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中的方法。由于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主要是思维中的方法,哲学方法的各组成部分从思维的不同侧面对会计理论研究产生影响。具体而言,辩证法以一系列客观规律(如对立统一规律、肯定否定规律与质量互变规律)和范畴(如现象与本质、联系与发展),限定了思维的内容,为思维提供了素材;认识论从认识与存在的关系及如何正确认识存在出发,阐明了思维的过程,指出实践是检验思维正确性的唯一标准;逻辑(指形式逻辑)则以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和逻辑范畴(如定义、划分)作为前提,为思维的合理组织和表达提供了指导。  
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在思维方法上是一致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三者的有机统一形成一种合力,从内容、过程和结构等方面,搭起了研究者的思维框架,决定着研究者的立场,对研究者的思维起指导、限定和支配作用。研究者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哲学方法,才能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基于辨证的思想,遵循逻辑的规律,去建构来源于并用于指导会计实践的会计理论。  
2.一般方法  
一般方法是适应于某类学科而采用的方法。在科学分类上,按照属性,会计学归属于社会应用性科学。相对于自然科学,该类科学面临着如下困境:影响因素复杂、多变,因果关系难以把握;变化趋向不可逆转,难以置于严格的可重复实验操作下;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他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和预测趋向而改变自身的行为,从而使研究目的的实现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人处于社会关系网的束缚中,人际间的相互影响、人对利益的企图以及个体素质上的差异等,给研究的实施增加了难度,等等。社会应用科学所具有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必须将居于最高层次的哲学方法具体化,对从研究历史悠久、研究水平领先的自然科学中借鉴的研究方法赋予新的内涵,才能适应社会应用科学的需要。  
在具体内容上,一般方法就认识的深度和水平,可以分为经验方法和理论方法。这种区分是相对的,在实际的理论研究中,两者是相互渗透、互有反复、彼此依存的:  
首先,就辨证统一性而言,经验方法与理论方法分别从现象和本质的把握上,达到了对事物的认识任何事物都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表现形态和表面特征,是感官能直接感知的;本质是事物内在的根本联系,是蕴涵在事物内部不能直接被感官感知的,要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经验方法和理论方法分别通过感觉、直觉、想象等形式对大量经验事实的获取和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理性认识的形成,达到了对事物的初步了解和深刻掌握。事物现象和本质的统一,决定了经验方法和理论方法对思维认识是必不可少的,而且,现象的复杂和本质暴露的过程性决定了思维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  
其次,就认识过程而言,经验方法与理论方法从实践、认识与再认识的反复转化上,实现了对理论的创新、检验和对真理的不断逼近。经验方法获取的复杂、零碎、个别或特殊的经验事实,经理论方法的抽象加工形成为条理化的一般性原理或假设,这些假设能否上升为理论,则需重新采用经验方法予以验证,因为抽象加工的结果不是真实的再现,其中受到研究者认识水平的限制,既有理论惯性的影响,以及丰富多变的实践与相对僵化的理论之间矛盾的冲击等。但是,假设的检验不是过程的简单重复,而是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如对实验的设计更周密,调查的范围更广泛,经验的获取更丰富,观察的目的更明确,等等。  
显然,从现象与本质这一辨证范畴和认识论角度将经验方法与理论方法有机结合,与当今十分推崇的实证研究模式取得了一致的吻合。实证方法在方法分类上不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而是以哲学方法为基础、融经验方法与理论方法为一体的综合方法,从这一角度讲,它是一种更先进的方法。  
3、专门方法  
专门方法是结合某一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哲学方法的指导下,对一般方法的具体运用。会计学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具有不同于其隶属大类——社会科学的属性,本着“不同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毛泽东)“一切随时间、地点、条件而变化”(斯大林)的思想,在会计学研究中必须对一般研究方法加以改制,即通过扩大内涵和缩小外延,赋予一般研究方法以新质,使其适应于会计这一个别情况。会计理论研究中尽管采用着名称各异、多种多样的研究方法,究其实质,只不过是对一般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  
就现实来看,西方国家会计理论研究中所采用的道德法、社会学法、经济学法和事项法等研究方法,只不过是对理论方法中的假说方法的运用,即选择某一视角作为出发点,进一步建构会计理论。如事项法中的假说前提是会计应提供与决策模型有关的经济事项信息,使用者自己有选择适当信息的能力,会计理论在这一限定的前提下建构;就历史发展而言,会计理论研究中依次采用过的描述性方法(60年代以前)、规范性方法(60年代至70年代)及实证方法(70年代至今),也只是分别以归纳法、演绎法和实证研究作为重点,所建构的会计理论分别是对会计实务的总结、会计理论的推演和用于解释、预测会计实务,会计理论的科学性日益增强,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也由不成熟走向成熟。  
  
四、几个具体的研究方法  

前已述及,具体到会计领域,就应对一般方法赋予新质,以适合会计的性质和特点。以下从会计理论研究的角度,阐述几个具体的方法:  
1、历史法  
会计在其产生、发展中体现着自身的发展规律,会计认识是一个无限的发展过程,而任何特定的会计认识都与会计历史有着继承和蕴涵的逻辑关系,是在某种历史形成的范式中产生并表现出一定的发展趋向。历史的追溯不仅是现实会计发展的基础,也是未来会计发展的导向,还是衡量会计认识正确性的标准,即对任何事物的考察都必须联系特定的历史条件,不能以过去的历史约束现在,也不能以现实的状况去否定历史。“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进程在抽象的、理论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进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恩格斯)③  
采用历史方法,需掌握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因为会计历史的发展渊源流长,细枝末节地追溯会过多地分散、消耗精力,现象的混杂反而不利于对本质的把握。只要弄清会计“在历史上是怎样产生的,在发展中经历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它的现在是怎样的”(列宁)④,掌握了会计的发展规律,就达到了目的。但由于人们只能从既有的认识水平出发来认识历史,不同时期、不同人员对会计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有所不同。  
2、借鉴法  
W.L.贝弗里奇曾说过:“有时候,决定一项研究的基本思想是来自运用或移植其它领域里发现的新原理或新技术,移植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方法”。⑤始于中世纪的科学分化,于本世纪表现出统一发展的趋向,各种横断学科、交叉学科纷纷涌现,体现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发展规律。会计科学在历经闭门造车式的研究而走入穷途之时,将自身的触角深入到相邻学科,去吸纳、借鉴三论、数理统计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寻求到了研究的捷径。这不仅丰富了会计的理论体系,加速了会计理论的建设,而且为会计的合理定性和定位奠定了基础,为最终实现科学理论体系的和谐统一奠定了基础。  
会计的定性在历史上曾有“艺术论”“工具论”之争,70年代以后,“信息系统论”成为主流,这与三论(即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形成和普及影响不无关系。根据马克思关于一门科学只有当它达到了能够运用数学时,才算真正地发展了的观点。为了提高会计的科学性,数学方法伴随着实证研究的采用而大量地运用于会计理论研究。  
借鉴应以合理为限度,运用过滥,会失去本学科的特性。会计的社会科学属性,决定了再有效的数学方法也不可能穷尽和准确量化所有的影响因素,在哪些方面、以何种程度运用数学方法,仍是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中应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3、假说法  
采用有关的理论方法,对经验方法中发现的新经验、事实、材料中隐含的规律性所进行的或然性判断过程,就是假说法。  
假说法对任何科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③任何一个结论在未经实践检验和理论论证之前,它就是假说。假说既是理论研究的暂时结论,又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不断提出、检验、修正和补充假说的过程。就是认识进一步深化、逼近真理的过程。科学理论不经假说阶段,根本建立不起来,即使后来证明为错误的假说,也对于建立新假说具有积极意义,不失为形成科学理论的“拓荒者”。  
会计科学的理论发展亦遵循着同样的规律。特别是自本世纪中期以来,会计科学认识领域日益扩大,大至宏观的社会责任会计,小至微观的管理人员利益动机等被纳入会计的视野,会计理论思维的探索性、创造性日益增强,相应地,会计认识过程的可直接证实性日益减弱,会计理论研究的对象越来越复杂。但是,任何复杂现象的背后,都有着十分简单的规律。假说方法的终极目标,即在于寻求会计复杂现象背后所隐藏着的简单规律,以使会计理论的建构能从“尽可能少的假设或公理出发,通过逻辑的演绎,概括尽可能多的经验事实”(爱因斯坦)⑦,以符合理论建构的逻辑简单性原则。  
假说方法的过程:首先,提出假说,即依据从经验方法中得到的大量事实材料,凭借思维中的直觉和想象,依靠逻辑分析的力量,从分析中分清主次,从比较中抓住特征,从类比中得到启发,从归纳中引出线索,从演绎中扩大加深研究结论;然后,检验假说,即检验假说结论是否与已知的经验事实相矛盾,是否与已有的科学理论相矛盾,能否很好地解释已有的事实,并排除理论与事实之间的矛盾。如果这些矛盾未能解决,假说就不能成立,尚需反复修正,甚至推翻旧假说代之以新假说;最后,形成理论,经过严格的会计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的假说结论,构成为新理论或已有理论的一部分。  

注释:  
①转引自《现代认识论》,陈铁民,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年8月,P56。  
②《科学认识论教程》,高兴华等,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年12月,P86。  
③转引自《认识论十讲》,吴江,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4月,P126。  
④同注③,P128。  
⑤转引自《方法的比较——研究自然与研究社会》,孙小礼、李慎,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9月,P69。  
⑥《自然辩证法》,恩格斯,人民出版社,1971年,P201。  
⑦同注①,P153。

《四川会计》2000年6月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