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大全 > 理工类 >

四项计提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分析

时间:2010-07-27 23:37来源:www.panpan.org 作者:饺子 点击:
四项准备的计提可能促使有些公司原有的亏损继续加重,使那些历年徘徊在亏损边缘、隐含较大潜在亏损风险的微利公司产生实际的亏损。并且有可能使那些原本未计提准备的绩优公司
  

四项准备的计提可能促使有些公司原有的亏损继续加重,使那些历年徘徊在亏损边缘、隐含较大潜在亏损风险的微利公司产生实际的亏损。并且有可能使那些原本未计提准备的绩优公司"意外"地变成亏损公司。

四项准备的影响只是加重了公司的亏损程度,或使公司潜在的问题进行了曝光。其实质亏损原因,应是公司经营与管理方面的问题。

1999年底,财政部发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紧接着中国证监会又公布了《关于上市公司做好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等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各类股份公司根据《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我国对境外上市公司、H股、B股公司的提取坏帐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以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要求,计提相关资产的损失准备,同时要将计提坏帐准备的范围扩大到其它应收款。《补充规定》和《通知》的出台,显然使四项准备计提的随意性受到一定的制约。

截止到2000年3月14日,沪深两地有76家上市公司公布了预亏公告,其中把计提四项准备作为亏损主要原因的有42家,占55.26%,而计提四项准备是预亏的唯一原因的则有27家,占27.63%.76家预亏公司中有43家是首次亏损,其中把计提四项准备作为主要亏损原因的28家,占65.12%;而计提四项准备是亏损的唯一原因的竟有15家,占34.88%(参见表1)。这表明了四项准备的计提对上市公司的盈利产生了重大的不利影响。那么投资者应该怎样来认识四项准备计提对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和盈利质量的影响呢?四项准备的计提对投资者来说是利好还是利空呢?因此,分析上市公司四项准备计提的制度背景,分析四项准备的计提对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和盈利质量的影响,研究上市公司是否利用四项准备的计提操纵其利润,将有助于我们全面考察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存货跌价准备

上市公司的存货范围包括初级原料、初级品、半成品、产成品、低值易耗品、工具等几大类,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主要是用当期期末存货的成本来对比存货的可变现净值。《补充规定》要求存货跌价准备要按单个存货项目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统计研究显示,257家样本公司的期末存货余额算术均值为170277807元,存货跌价准备算术均值为6112174元,其样本方差为2.22E+14,表明各个公司之间存货跌价准备的差异相当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有的公司在存货管理上存在不少问题,真正地实现"适时制"和"零存货"管理还尚待时日,这也说明各个公司对会计的谨慎性原则的态度不一。我们发现,存货跌价准备占期末存货余额比例超过20%的有5家(参见表2),它们是聚友网络(20.22%)、国脉通讯(20.89%)、ST白云山(24.62%)、石油龙昌(29.41%)和岳阳恒立(36.49%)。

从存货跌价准备占利润总额的比例统计结果来看,257家样本公司的算术均值为16.12%,表明存货跌价准备对公司的盈利水平存在较大的不利影响。值得注意的是,257家公司中有7家公司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超过了当期的利润总额(参见表3),它们是轻工机械(102.79%)、岳阳恒立(138.98%)、西北轴承(195.66%)、美亚股份(230.35%)、石油济柴(241.17%)、ST白云山(277.35%)和渝开发A(317.07%)。

我们还注意到,不少上市公司存货品种繁多,尤其是商业企业。因此,要对存货逐个确定可变现净值存在一定难度,要进行价值评估也非易事,所以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存在人为操纵也并非不可能。也有的公司虽然存货量庞大,但存货多为择机低价购入的原材料,乃是给公司后期生产的稳定提供有力保证的,在产成品销售渠道畅通的条件下,存货的变现是较为容易的;反之在消费疲软、产品市场供远过于求、同业竞争力薄弱、产品过时等不利状态下造成产品滞销的过程中,成品存货就会剧增,生产流动资金短缺,存货变现困难,企业经营容易进入恶性循环圈。因此,采用先进的存货管理方法,势在必行。此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虽然只是一种帐面处理方式,却是更为真实地反映上市公司资产质量的必要手段。

坏帐准备

我国过去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上市公司对坏帐损失可以采用直接转销法,或者按应收帐款期末余额的3‰?‰计提坏帐准备。而《补充规定》则要求上市公司对坏帐损失的核算,只能采用备抵法核算,并且要求对其它应收款也计提坏帐准备。1998年年报统计显示,有152家公司采用直接转销法。按照《补充规定》,这些公司必须变更会计政策。直接转销法是指在实际发生坏帐时,才确认坏帐损失,并将其计入期间费用,而备抵法意味着在期末提取一定比例的坏帐准备。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哪一种方法,本身并无对错可言,只要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即可,而此次财政部却"一刀切",可能主要是针对一些公司出现的隐瞒潜亏的倾向,即少数公司有意利用直接转销法将不良资产长期挂帐。一般而言,备抵法相对更强调稳健,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当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采用备抵法前提下,究竟用比例法还是帐龄分析法,以及具体提取比例,则由公司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然而,不论方法如何,新规定提出,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款项",必须计提坏帐准备。另外还在信息披露方面加大了监督,即如果公司对某些金额较大的款项不计提、或计提坏帐比例较低的,要求其必须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理由。

另外,全额计提坏帐准备将受到严格限制。《补充规定》强调:除有确凿证据表明该项应收款项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外,对于当年发生的应收款项,以及未到期的应收款项、计划对应收款项进行债务重组,或以其他方式进行重组的、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特别是母子公司交易或事项产生的应收款项、其他已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证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等,不能全额计提坏帐准备。因此,像去年白云山因计提巨额坏帐准备导致巨额亏损的现象,在1999年度财务报告中将不会再现。这要求公司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情况,以及其他信息进行合理的估计。并不是坏帐准备计提越多,就表明公司的财务越稳健,而是要根据历史经验和相关信息,合理地估计应收款项产生坏帐损失的可能性,计提坏帐准备后的应收款项净额要真实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样本公司分析表明,,257家样本公司应收款项期末余额的算术平均值为198401419元,坏帐准备的算术均值为11996126元,占应收款项的6.23%.这和1998年745家上市公司平均0.90%的计提比例相比,谨慎性原则有所加强。表3显示,257家公司中,坏帐准备超过应收款项20%的有13家,其中超过25%的有7家,它们是西南药业(25.39%)、美亚股份(26.59%)、ST石劝业(27.53%)、宏业集团(28.05%)、国际通讯(28.40%)、新华百货(29.13%)和草原兴发(31.57%)。

从坏帐准备占利润总额比例的统计结果来看,257家公司的算术平均值为35.48%,样本方差达24994.99,这表明坏帐准备的计提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影响巨大,并且每家公司的情况也是千差万别。我们注意到,计提的坏帐准备超过利润总额的有11家公司(参见表3),它们是灯塔油漆(113.19%)、良华实业(139.99%)、西南药业(140.72%)、ST石劝业(145.86%)、佛山兴华(191.14%)、电器股份(223.52%)、ST白云山(298.85%)、西北轴承(571.14%)、美亚股份(1005.48%)、石油济柴(1375.18%)和深达声(1680.38%)。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给我国有关监管部门上了一课。因此,1998年出台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以及在境内发行外资股的公司,短期投资应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1999年底颁布的《补充规定》则要求,其它上市公司和非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也应当计提。换句话说,公司会计期末的短期投资(一般指股票、债券等)成本高于其市价时,应当将其差额计提跌价准备(过去大多数公司都不计提)。此外,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也要求按单项计提。

统计显示,257家样本公司短期投资期末余额的算术均值为89638109元,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算术均值为1735086元,占短期投资期末余额的6.68%.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超过短期投资期末余额10%的有4家(参见表3),它们是博瑞传播(11.68%)、永安林业(19.41%)、吉林化纤(42.32%)和甬成功(43.12%)。

从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占利润总额比例的统计结果来看,257家样本公司的算术平均值为3.64%,样本方差为67.03%,这表明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计提,对上市公司的利润影响较小,并且各个公司之间的差异也不是很大。应该说,这和我国监管层不允许上市公司从事股票的二级市场买卖直接相关。从表3也可以看出,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占利润总额比例20%的仅有2家,它们是甬成功(21.71%)和鼎天科技(33.19%)。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我国《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以及在境内发行外资股的公司,中期期未或年度终了,应对长期投资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帐面价值,并且这种降低的价值在可预计的未来期间内不可能恢复,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投资帐面价值的差额作为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过去大多数公司也都不计提)。《补充规定》要求,其它上市公司和非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也应当计提。

统计表明,257家样本公司长期投资的期末余额的算术均值为102192334元,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算术均值为3856125元,占长期投资期末余额的11.86%,其中超过20%的有12家(参见表2),它们是佛山兴华(21.23%)、银广厦A(23.15%)、大理造纸(26.13%)、永安林业(34.28%)、诚成文化(34.43%)、锦州六陆(35.24%)、宏业集团(36.26%)、岳阳兴长(36.91%)、美亚股份(47.90%)、ST东控(50%)、大唐电信(91.06%)和六渡桥(93.95%)。

从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占利润总额比例的统计结果来看,257家样本公司的算术均值为18.68%,而样本方差达7956.58,这表明上市公司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不仅对利润不利影响较大,并且各个公司之间的差异也很大。

几点思考

1、四项准备的计提将引发一批"意外"亏损

根据《股份有限公司会计》的规定,计提的四项准备作为期间费用直接冲减当期的利润,因此,四项准备的计提可能促使有些公司原有的亏损继续加重,使那些历年徘徊在亏绩边缘、隐含较大潜在亏损风险的微利公司产生实际的亏损。并且甚至可能爆出冷门,使那些原本未计提准备的绩优公司"意外"地变成亏损公司。这一点,部分预亏的上市公司已经作出了印证,如ST渤化、ST英达、PT渝汰白、ST永久、ST郑百文、ST南洋、ST北旅、ST琼华桥、ST水仙、PT农商社、ST中浩、港澳实业、深特力、宁波华联、康赛集团、东海股份等,都是近年市场著名的微利股、亏损股、问题股。应该说,四项准备的影响只是加重了公司的亏损程度,或使公司潜在的问题进行了曝光。其实质亏损原因,应是公司经营与管理方面的问题。

2、坏帐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较大,而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影响较小

统计分析表明,四项准备对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影响是不一致的。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坏帐准备,其占利润总额的比例高达35.49%,其次是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其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为18.68%,然后是存货跌价准备,其占利润额的比例为16.12%,影响最小的是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其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仅为3.64%.这集中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因企业之间三角债问题,发生相互拖欠的可能性较大;第二,我国上市公司应收帐款的管理比较松懈,呆坏、坏帐和死帐多;第三,我国上市公司的长期投资资产变现的可能性较差,有不少公司存在"石沉大海"的巨额投资;第四,不少上市公司有大量的滞销残次的存货,并且存货管理的方法比较落后,急待引进"适时制(Just-in-Time)"和"零存货(ZeroStock)"等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

3、四项准备的计提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是结构性的

各个行业、各个公司的情况不一样,四项准备的影响亦不相同。对有些公司来说,计提四项准备对其经营业绩影响甚微,如石油类公司,因原油价格去年以来基本处于稳中有涨的状态,春季存货提了跌价损失准备也就无从谈起;相应的,只要应收帐款的管理较好,应收帐款发生呆坏帐的可能性亦较小。传统的冶金、汽车、家电、纺织、电子、机械等行业受产业升级及中国加入WTO的影响,价格整体走低,因此,计提四项准备的冲击较大。以家电板块的四川长虹为例,该公司1998年底曾大量低价采购屯积生产用彩管,1999年中期尚未消化完毕,1999年度中旬,彩虹、广东福地等四家彩管生产厂家曾联手停产保价,9月初长虹与康佳又率先对整机进行提价。其较低的成本与虽有反复但整体尚属稳定的成品价格,亦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摆脱计提巨额存货跌价准备的不利影响。并且,企业内部会计核算方法不同,其受计提的影响也会有差异。比如,在计提坏帐准备时,有些采用帐龄分析法,有些采用应收帐款余额法(百分比法),有些企业采用销售额百分比法,即使对于相同的期末应收帐款余额,不同的方法计提的坏帐准备差异是比较大的。比如,存货价值的核算,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而在原材料价格趋涨、且比重较大的生产企业,存货采用后进先出法,其影响就可能会比采取其他方法受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影响要小一些。

此外,四项准备的计提,对上市时间不同的公司以及发行不同种类股票的公司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并且其影响差异也会很大。对一些1997、1998年及以后上市的公司,由于这些公司在上市时资产大多得到了较好的重组、剥离,进入股份公司的资产多数质量较好,不少公司用于发起设立股份公司的应收帐款资产较少。

另外,这些公司上市时间又不长,上市后又赶上中国证券市场越来越规范的阶段,新的不良资产相对较少。"四项计提"政策对这类公司1999年业绩影响不大。对发行B股和H股的公司而言,主要存在两种情况:

一种是过去境内外审计所用标准差不多的公司,四项准备政策对这类公司业绩影响不大。另一种是过去境内外审计所用标准差异较大、境内外审计利润相差较多的公司。由于四项准备政策比过去更接近国际准则,因而四项计提准备政策可能使它们受到不可忽视的影响。

此外,由于1999年扩大了境外上市公司坏帐准备的计提范围,因而多数发行B股和H股的公司仍难免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其它较早上市的公司,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此前已进行过较大规模资产重组的公司,由于重组时已将不良资产进行处理,因此,新政策对其业绩的不利影响并不大;而对那些上市又早,又没进行过什么有力的资产重组的公司,四项准备政策对它们业绩的不利影响就特别值得关注。

4、四项准备的计提,给上市公司提供了一定的盈余管理空间

《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补充规定》的出台,规定企业要计提四项准备,并赋予企业较多的职业判断权利,目的在于使企业更稳健地确认当期收益,更真实公允地反映财务状况。但与此同时,新政策本身又带来了一些新问题。这就是上市公司有了从事盈余管理的新工具。

一方面,准备的计提比例由公司自己决定,存在较大的弹性。对处在转轨中的中国来说,由于比较特殊的体制背景和一些独特的制度安排,不少上市公司出于种种目的,有进行盈余管理的强烈动机。因此,运用政策所赋予的职业判断权,就可能随意确定准备的计提比例,而其他人很难找到有说服力的理由进行干涉。所以,上市公司确定的损失计提比例差异很大,也就不足为奇。以应收帐款计提坏帐准备为例,珠海中富根据应收帐款的帐龄确定的坏帐计提比例为:1年以内提3%,1-2年提10%,2-3年提50%,3年以上提100%.吴江丝绸统一按年末应收帐款余额的5%计提坏帐准备。青海明胶的计提比例为:1年以内提5‰,1-2年提1%,2-3年提5%,3年以上提10%.

另一方面,具有盈余管理动机的公司,可以通过追溯调整来做文章。例如,假设企业1998年末应收帐款余额很大,1999年余额显著减少,通过提高坏帐的计提比例,就可以追溯调减以前年度的收益,从而达到抬高1999年净利润的目的。或者通过大量计提1998年存货跌价准备,减少存货的账面成本,在1999年将这些存货销售出去时,就可以确认较低的销售成本,从而增加1999年的帐面净利润。

5、坏帐准备的计提尚不彻底,计提范围有进一步扩大的必要

《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其他应收款也计提坏帐准备,相比以前只允许应收帐款计提坏帐准备,无疑是一大进步,但尚不彻底。因为应收项目不仅仅是应收帐款和其他应收款,还有其他一些项目,如预付帐款。从目前公布的年报来看,预付货款,相比前两个项目,比例也不低,而且不乏有帐龄在1年以上的。只要是债权,就有发生坏帐的可能。如果从稳健原则的角度出发,就应该照样计提坏帐准备。而且,如果预付帐款不计提准备,上市公司就可以将一些本来属于应收帐款和其他应收款的项目,采用各种方法,在形式上转成预付帐款,从而不计提准备,导致利润虚增。

6、是否认可追溯调整的结果,有待有关管理层表明态度

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例如配股资格的审查,目前仍然以历年的净资产收益率等利润指标为依据。四项准备的计提,会计政策的变更,采用追朔调整法后,往往会减少以前年度的利润。如果监管部门不认可追溯调整后的以前年度利润,上市公司在计算每年的净资产收益率时,实际上就将同一部分利润在不同年度用了两次,一次在今年,一次在往年,因为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是根据调整前的利润计算的。这种情形明显不合理。如果监管部门认可追溯调整后的以前年度利润,则会增加许多麻烦。这一两难处境,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以单一的利润数据为评判标准的监管模式存在改进的必要。

表1预亏公司部分亏损原因统计

样本 计提四项准备是亏损主要原因的公司家数 所占比例(%) 计提四项准备是亏损唯一原因的公司家数 所占比例(%)

预亏公司 76 42 55.26% 27 27.63%

首次预亏公司 43 28 65.12% 16 34.88

表2计提的准备占相关资产期末余额比例的频率分布统计结果

存货跌价准备 坏帐准备 短期投资跌准备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0%,5%) 134 93 15 36

〖5%,10%) 21 108 3 7

〖10%,20%) 13 25 2 10

〖20%,40%) 5 13 2 8

〖40%,60%) 0 0 0 2

〖60%,100%) 0 0 0 2

样本小计 173 239 22 65

注:存货跌价准备一栏表示存货跌价准备占存货期末余额比例的样本区间分布情况,其它栏则同理。

表3计提的准备占利润总额比例的频率分布统计结果

存货跌价准备 坏帐准备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0%,5%) 106 67 19 46

[5%,10%) 19 47 1 11

[10%,20%) 30 52 2 2

[20%,40%) 6 46 0 1

[40%,60%) 1 10 0 2

[60%,100%) 4 5 0 0

[100%,∞) 7 11 0 2

样本小计 173 238 22 64

注:本表排除了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