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说的是高密的风俗,特别是高密井沟镇的民俗。
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内容:
1、地忌无名。
所有土地都得有名。传统的说法,无名地长不出好庄稼来,粮食粒子秕细。我们分析,土地的名字,有的是根据方位,有的是根据地质的特点,等等,起上吉利如意的名字。比较普通的有长阡地、洼、树行子、舍母田等。
地名也可以表明方位,说出来形象化,人们容易辨别。如:东洼、东挑沟子、东老湾、小洼子、横营、西柳行子、西洼、西南河、洼底子、大松隍、小松隍、五龙口沟、老湾崖、大湾崖、阎家林后等。
2、打完场,堆起粮食以后,不能估说多少,更不能说少了。这点过去是非常忌讳的,尤其是妇女。
3、盛粮食的仓囤、囤、装篓、瓮等不能空着。
特别是在粜粮食、晒粮食的时候,不能挖干净,必须留下点。传说有个户,晒麦子时把囤底打扫得干干净净,那是好几石麦子,连一个麦粒子也没留下。晒干了又盛在那个囤里。等到后来粜麦子时,这个盛着几石麦子的囤,挖了没有几斗就没有了。
据说,那里边有“授虫”,可以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挖干净了,授虫就没有藏身之地,会把一个好端端的家业倒腾得一穷二白。
4、插水姑姑预测旱涝。
正月十五的晚上,先由家庭主妇坐在屋门的门下槛上,一脚门里,一脚门外,搓一根正缙子麻线、一根反缙子麻线,备用。将一个“个档儿” (一节秫秸)一分为二,在“个档儿”瓤里从大头开始,等距离地按当年月份摁上12或13颗豆粒子。
再用那两根麻线缠起来。一根从大头缠起,一根从小头缠起,缠得不要太紧,放到水瓮里泡着。十六日一早,将其捞出来,看每个豆粒子的膨胀情况。第几个胀得大,几月的雨水多。反之,第几个膨胀得差,那个月的雨水就少。
这自然不会准确。
5、用大年五更的饺子水洒狗窝,这样庄稼就不招油(不生蜜虫子——蚜虫)。
6、清明日,用煮菠菜的水洒洒鸡屋子,不肯招虫子。
7、各业春节后重新开张的时候,放鞭炮、烧纸、烧香等。
8、瓜地里禁忌雪花膏之类化妆品。
化妆品的气味能“哄”(蔓子枯萎)瓜类。
9、粮食秕子的称呼。
为了避免话难听,当地不直接叫秕麦子、秕豆子、秕秫秫,而称小麦为麻线绺子,豆子为眼钱子,高粱为闭眼子,只有谷子称秕谷。
10、别人掉的绳子不能拾。
如果拾了,有用它上吊之嫌。
11、不冲着大门正中栽树。
冲着大门正中,一则不吉利,二则妨碍交通。
12、住宅前不栽桑,后不栽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