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
答: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就是指其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自己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对分人、集体、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并有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
11.什么是教师职业良心?其具体的要求有哪些?
答: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12.师德建设的核心必须处理好的“三个关系”是什么?
答:(1)处理好与教师的职业关系,意味着教师要有敬业精神;(2)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意味着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3)处理好与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关系,意味着教师要为人师表,人格高尚,克制私心。
13. 与人交往握手要注意哪些顺序?
答:握手的顺序:在上下级之间,应上级伸出手后,下级才能接握;在长幼之间,应长辈先伸出手后,晚辈才能接握;在男女之间,应女方先伸出后,男方才能接握。
14.教师与家长之间存在的分歧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答:(1)教育观念上的分歧:教师与家长在教育观念上存在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人才观和儿童观上。(2)教育出发点的分歧:教师把教育看作是自己的社会职责,从社会要求出发对全体学生实施科学系统的教育;而家长则把教育看作是自己的义务,从个人意愿出发对自己的子女实施自然的综合的教育。(3)教育方法的分歧:教师教育行为一般来说是科学的、系统的、有目的性的,而家长则是经验的、零散的、自发性的。(4)教育价值观方面的分歧:职业、交往、文化、时距等具体因素直接形成了教师与家长教育价值观的矛盾。
15.实现“双赢”协作原则应当遵循哪些要领?
答:(1)培养双赢的品格,(2)建立双赢的人际关系,(3)签订双赢协议,(4)建立双赢的制度。
二、辨析题
1.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答:此说法正确。
心理健康的教师往往在认识能力、情绪状态、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等都会表现出积极良好的状态,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往往表现为缺乏正确客观全面的认识能力、不善于协调与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以及缺乏与他人交往、友好相处的能力等;这样的教师在与学生的长期接触交往中,容易导致学生认识的偏面性、不良情绪(如紧张、恐惧、焦虑和压抑等)的产生以及在师生交往中表现出对立、对抗等紧张的师生关系,从而会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2.师德行为的选择仅仅受外部条件的制约。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一般道德品质的反映,反过来它又作为一种调节手段,促进教师一般道德品质的完善和提高。一方面,通过外部社会舆论的监督和评价,促使教师坚持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行为,终止和纠正违背道德要求的行为;另一方面,当教师职业道德由教师外在要求转化为教师个体的内在需求时,就会通过教师的良心和义务感经常地、主动地发挥作用,使教师自觉选择符合教育规律要求的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调节教师个体的职业行为。
3.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答:(1)正确。
(2)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过程是由行为前的行为动机的确定,行为选择,行为本身以及行为之后的反省和评价的过程来完成。这一过程,既是精神活动的过程,也是实践活动的过程。道德是实践的精神,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总是把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变为以道德原则和规范为标准的道德评价和道德教育的实践活动。教师职业道德不是被动地反映教育现象过程,而是从教师特定的职业道德价值要求出发能动地反映教育现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