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主动传播途径
主动传播途径是指攻击者针对确定目标有目的地攻击.包括:
无线射入 通过无线电波把病毒发射注入到被攻击对象的电子系统中.
3.4.1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有线注入 计算机大多是通过有线线路联网,只要在网络结点注入病毒,就可以向网络内的所有计算机扩散和传播.
接口输人 通过网络中计算机接口输入的病毒由点到面,从局部向全网迅速扩散蔓延,最终侵入网络中心和要害终端,使整个网络系统瘫痪.
先机植入 这是采用"病毒芯片"手段实施攻击的方式.将病毒固化在集成电路中,一旦需要,便可遥控激活.
3.防范步
防范病毒入侵,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防范与监测通过采取防毒措施(安装杀毒软件或防毒卡等),实时监测经由计算机各
3.4.1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存储介质(如光盘,硬盘等)之间,网络方式或其他形式进行的文件传输.以下是预防病毒比较常用的措施:
对新购置的计算机系统用检测病毒软件检查病毒,在证实没有病毒感染和破坏迹象之后才可投入使用.
在硬盘无病毒的情况下,尽量不要用软盘启动系统.
对外来的软盘或光盘,应确认无毒后再使用.
安装防毒杀毒软件(如天网个人防火墙,金山毒霸等),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控.
安装防毒卡从硬件上防止病毒入侵.
(2)安装防毒软件使用反病毒软件的查毒程序,检查计算机系统是否感染有病毒,如查出中毒,则找出病毒的来源,根据查毒程序列出的受到感染的文件目录,采取相应措施.此阶段
3.4.1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应该做到:
及时更新杀毒软件的病毒代码库.
定时运行查毒程序,及时发现潜藏病毒.
确定无毒后,对重要文件进行备份.
当杀毒软件发出病毒入侵警报,应立即运行查毒程序.
若计算机出现前面说过的不正常现象,应马上运行查毒程序,查杀病毒,防止病毒在计算机上的进一步扩散.
(3)针对性杀毒调用杀毒程序根据不同类型病毒对感染文件的修改,清除病毒,恢复文件被病毒感染前的原始信息.以下提出几点建议:
经查毒程序发现病毒,调用杀毒程序将病毒清除.
3.4.1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若为新病毒暂时无法消除,则应该马上隔离被病毒感染的文件,再从网上下载最新病毒库或从光盘上安装最新版本杀毒软件进行查杀.若该病毒传染性极强且正在对计算机硬件或软件系统进行大规模的严重破坏,则在有备份文件的情况下应立即将受感染文件永久性删除.
如为木马病毒,应立即断网或将网线拔除,使对方无法通过网络对您的计算机进一步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