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辅导
【摘要】
本文笔者结合自己辅导初中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的实际经历,总结辅导经验,从六个方面谈了如何开展辅导工作,希望能给同行一些启发。
【关键词】 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 电脑绘画 电脑动画 电子刊物 网页
【正文】
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以下或简称"活动")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办,从2000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至今已是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是级别最高的电脑制作活动比赛。这项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各地信息技术教学,对于培养中小学生计算机应用实践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受到广泛学生的重视,在以往三届活动中,共有百余万名青少年积极参加。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不单比学生的电脑技术水平,更要比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使学生的作品能从众多的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确实不容易。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该如何组织和辅导学生参赛呢?下面根据我校的实际经验,谈谈我们的做法,希望能与同行互相交流。
第一,辅导教师小组由信息技术教师与其它学科教师组成。以信息技术教师为核心,各学科老师为组员,组成辅导教师小组。除了信息技术教师外,美术、语文等学科教师的辅导也很有必要。信息技术教师在辅导工作中,可以担任比赛信息获取、指导学生解决技术问题和协助学生整理作品准备上交的工作。美术教师对辅导电脑绘画有专业特长,也可以对电脑动画、网页制作、电子刊物等进行美术指导。语文教师对辅导电子刊物较擅长,对如何理解活动主题,如何写好"作品创作说明"都有特长。当然其他有特长的学科教师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指导学生。但是作为教师,一定要明确哪些是指导老师该做和能做的,哪些是学生该做的,老师不能"越俎代庖",否则就会使活动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第二,必须吃透活动指南,揣摩历届获奖作品,根据学生的特长确定参赛项目。每年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都明确:"活动"人员范围、"活动"项目、参赛"评选项目"的作品分类、要求及评比指标。辅导老师和学生都必须认真学习,领悟其中包含的比赛信息。所谓"要想在游戏中取胜,就必须熟悉游戏规则"。另外,要揣摩历届获奖作品,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http://www.cbern.gov.cn/index.html)有历届作品展示和简评。师生在共同观看历届获奖作品的时候要结合当年的活动主题来思考,讨论为什么该作品能获奖,并从中得到启发。揣摩历届获奖作品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避免作品雷同,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注重创新,如果你的作品与获奖作品刚好雷同的话,是难以获得好成绩的。做好前面两项准备后,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确定参赛项目。作为老师,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参赛的项目,一方面可以明确规定哪些学生参加哪个项目,做到学校内各参赛项目都有学生参加。
第三,突出主题,选好内容,体现各参赛项目的特色。
作品的主题思想非常重要,没有思想的作品就像没有中心的文章。思想不深刻突出的,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真正动手制作作品之前应该细细斟酌,在符合"活动"的大主题的前提下,巧妙地突出作品的小主题。例如,第三届的主题是"科技与人类",初中组电脑动画一等奖的作品〈〈越算越快〉〉,通过计算的发展,体现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的变化,思想性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内容上的选材可以是贴近学习、生活的,可以是社会热点。第二届的很多获奖作品都以"申奥"相关。
注意体现各参赛项目的特色。
1、电脑绘画:运用各类绘画软件或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制作完成的绘画作品。
表现形式可以是利用电脑技术模拟艺术效果。例如,第二届的"石洋作品集锦"模拟国画效果;第二届的"巴勒斯坦鸽子和以色列鸽子"模拟纸版画效果;第三届的"腾飞"模拟蜡染效果。不管模拟什么效果,除了具备电脑绘画的基本要求外还要有所创新,不落俗套。表现形式也可以是图像素材重新组合,如第三届的"盖茨的车"就是很有创意的图片组合。
2、电脑动画:运用各类动画软件,通过角色(最好是原创角色)绘制、音效处理与动画制作,完成二维或三维的电脑动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