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引导扇区(MBR)
主引导扇区位于整个硬盘的0磁道0柱面1扇区,包括硬盘主引导记录MBR(Main Boot Record)和分区表DPT(Disk Partition Table)。其中主引导记录的作用就是检查分区表是否正确以及判别哪个分区为可引导分区,并在程序结束时把该分区的启动程序(也就是操作系统引导扇区)调入内存加以执行。
分区表(DPT)
在主引导区中,从地址BE开始,到FD结束为止的64个字节中的内容就是通常所说的分区表。分区表以80H或00H为开始标志,以55AAH为结束标志,每个分区占用16个字节,一个硬盘最多只能分成四个主分区,其中扩展分区也是一个主分区。随着硬盘容量的迅速扩大,引入的扩展分区可以不受四个主分区的限制,把硬盘分区数扩展到“Z”。
值得一提的是,MBR是由分区程序(例如DOS的Fdisk.exe)产生的,不同的操作系统可能这个扇区的内容代码是不相同,但是实现的功能只有一个,使其中的一个活动分区获得控制区,正常启动系统。
(硬盘的分区结构图中,在D盘,E盘前面都有一个粉红色的扇区,就是所谓的扩展分区表所在的位置,其后的62个扇区空闲,共同占有一个隐含磁道。)
主分区是一个比较单纯的分区,通常位于硬盘的最前面一块区域中,构成逻辑C磁盘。在主分区中,不允许再建立其它逻辑磁盘。也可以通过分区软件,在分区的最后建立主分区,或在磁盘的中部建立主分区。
扩展分区的概念则比较复杂,也是造成分区和逻辑磁盘混淆的主要原因。由于硬盘仅仅为分区表保留了64个字节的存储空间,而每个分区的参数占据16个字节,故主引导扇区中总计可以存储4个分区的数据。操作系统只允许存储4个分区的数据,如果说逻辑磁盘就是分区,则系统最多只允许4个逻辑磁盘。对于具体的应用,4个逻辑磁盘往往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为了建立更多的逻辑磁盘供操作系统使用,系统引入了扩展分区的概念。
所谓扩展分区,严格地讲它不是一个实际意义的分区,它仅仅是一个指向下一个分区的指针,这种指针结构将形成一个单向链表。这样在主引导扇区中除了主分区外,仅需要存储一个被称为扩展分区的分区数据,通过这个扩展分区的数据可以找到下一个分区(实际上也就是下一个逻辑磁盘)的起始位置,以此起始位置类推可以找到所有的分区。无论系统中建立多少个逻辑磁盘,在主引导扇区中通过一个扩展分区的参数就可以逐个找到每一个逻辑磁盘。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主分区之后的各个分区是通过一种单向链表的结构来实现链接的,因此,若单向链表发生问题,将导致逻辑磁盘的丢失。这就是当硬盘被CIH病毒破坏后,我们可以通过KV3000的F10功能来找到丢失的D,E及以后的逻辑分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