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句话。它的意思就是说指超凡脱俗,不受世俗的污染和拘束。
但是在神话世界里,三届是什么意思?五行又是什么意思呢?
别急,我们慢慢来看。
说法一:
三界就是佛教所说的欲界、色界、无色界。
【三界】
﹝出华严孔目﹞
界,限也、别也。谓三界分限各别不同,故名界也。
[一、欲界],欲有四种:一者情欲,二者色欲,三者食欲,四者淫欲。下极阿鼻地狱,上至第六他化天,男女相参,多诸染欲,故名欲界。(梵语阿鼻,华言无间。第六他化天者,假他所化而自娱乐也。
[二、色界],色即色质,谓虽离欲界秽恶之色,而有清净之色,始从初禅梵天,终至阿迦腻吒天,凡有一十八天,并无女形,亦无欲染,皆是化生,尚有色质,故名色界。(梵语阿迦腻吒,华言质碍究竟。一十八天者,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也。)
[三、无色界],谓但有心识而无色质也。始从空处,终至非非想处,凡有四天。但有受想行识四心,而无形质,故名无色界。(四天者,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非想处天也。)
五行就是道教所说的金、木、水、火、土。
三界和五行在东方宗教泛指所有逃不脱毁灭,逃不脱死亡、逃不脱轮回、逃不脱烦恼、逃不脱痛苦、逃不脱束缚的世界范围。
说法二: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五行:金,木,水,火,土。
与佛教所言四大相近。四大:地,水,火,风。
佛教把众生世界分为“三界”。其中
欲界包括六欲天、人间和地狱;
色界包括四禅十八天;
无色界包括四空天。
三界是众生生死轮回的处所,充满痛苦烦恼,被喻为 “火宅”。
“五行”原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构造物质世界的五大元素:金、木、水、火、土。
这“五行”不但有各自的本质特征,而且相互之间有生成、克制等联系,从而构成了万物及其运动变化。
“超出三界外”就是超出生死轮回,“不在五行中”就是不受物质的障碍。
俗语“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指超凡脱俗,不受世俗的污染和拘束。
如《封神演义》第二六回:“妹妹既系出家,原是‘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岂得以世俗男女分别而论。”
又如《三宝太监西洋记演义》第二六回:“真君道:我既超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怎么又来管你凡间什么闲争闲闹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