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旱与“迷信科学家”的话语霸权
据《新京报》报道,早在2004年,曾有媒体报道,美国有关机构在一份报告中预测,中国南部地区在2010年前后将发生特大干旱。这份报告是美国国防部委托GBN公司完成的。不过,在当时,中国气象科学家则认为“GBN预测的情景发生的可能几乎为零。”
6年前,我们的气象科学家凭借自身所掌握的科学知识,毫不犹豫地判了西南大旱预测报告的死刑。6年后,被科学家否定的西南大旱却如期而至,搞得我们的科学家很没面子。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相信科学,没有科学依据的“预测”,不是谣言就是迷信。但现实却又往往不完全是这样,比如在汶川大地震前两天,《华西都市报》曾刊发一篇关于绵竹市《数十万只蟾蜍迁徙引居民担忧》的报道,村民担心“这种现象是不是啥子天灾的预兆?”当地林业部门依据自身掌握的科学知识,回应说不必担心,这“说明绵竹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不过话音未落,天灾便突然降临。
看看上述事件,不免让人心生疑惑,难道科学有时候也是不可信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相信科学没有错,关键是我们要科学地相信科学。这句话听起来有点拗口难懂,不过解释起来倒也简单。也就是说,人类对奥妙无穷的大自然了解的还十分有限,我们已掌握的科学知识,还无法对一些事物做出准确判断,所以不要被“已知科学”蒙蔽了双眼,从而看不到“未知科学领域”的森林。
但现实中,我们的科学家们好像经常会忘记科学的局限性,在他们眼里,已知科学几乎成了一根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大棒,凡是不符合已知科学的,一律被当成“邪说”处理。把已知科学当成万古不变的宝典,科学权威也就渐渐变成了科学淫威,对已知科学的过度相信,也就变成了“科学迷信”。
人类的科学史还很短暂,掌握的科学知识实在有限。比如爱因斯坦的时空弯曲理论,比如玻尔等人的量子“坍缩”理论,听起来真像“异端邪说”,连这两位科学巨人自己都被自己的理论给绕糊涂了。但这两个至今还让人觉得不可接受的理论一结合,却制造出了高科技的原子弹。这说明在科学的迷宫面前,人类还处在“瞎子摸象”的阶段。
在这样一个科学初级阶段的时代里,科学家要对未知领域怀着敬畏之心,不应匆忙拿现有理论否定未知的预测与判断。可我们的科学家却总是喜欢充当科学权威,其实也就是乱施科学淫威。这种现象,说到底还是“科学傍权力大款”造成的恶果。我们的一些个科学家,往往喜欢排队,很自觉地就把自己排在了“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上级部门高度一致”的队伍里,不给上级添乱,帮着上级辟谣,维护舆情稳定,这也就怪不得网友们把这类科学家称之为“砖家叫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