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星相距约20天文单位。双星中的亮星是一颗比太阳亮23倍的蓝白星,体积略大于太阳,直径是太阳的1.7倍,表面温度是太阳表面温度的2倍,高达10000℃。天狼星在天球上的坐标是赤经06h 45m 08.9173s赤纬-16°42'58.017"(历元2000.0),赤经自行-0.553,赤纬自行-1.205。 甲星是全天第一亮星,属于主星序的蓝矮星。乙星一般称天狼伴星,是白矮星,质量比太阳稍大,而半径比地球还小,它的物质主要处于简并态,平均密度约3.8×106/立方厘米。甲乙两星轨道周期为50.090±0.056年,轨道偏心率为0.5923±0.0019。天狼星与我们的距离为8.65±0.09光年。天狼星是否是密近双星,与天狼双星的演化有关。古代曾经记载天狼星是红色的,这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线索。1975年发现了来自天狼星的X射线,有人认为这可能是乙星的几乎纯氢的大气深层的热辐射,有人则认为这可能是由甲星或乙星高温星冕产生的,至今仍在继续研究。据1980年资料,高能天文台2号卫星分别测得甲星和乙星的0.15~3.0千电子伏波段X射线,得知乙星的X射线比甲星强得多。
名称来源
天狼星西名sirius,来源于希腊语∑είριος,有“烧焦”的意思,它的先阳升日过后夏日的暑气就来了,古人认为天狼星和太阳同时升起时正是夏季,天狼星的光和太阳的光合在一起,才是夏季天气炎热的原因,因此才把天狼称为sirius。古希腊人称夏日为“犬日”,因为只有狗才会发疯似地在这样酷热的天气里跑出去,因此这颗星也被称为“犬星”。
古埃及人称天狼星为Sothis,是“水上之星”的意思。天狼星的英文正统名称来自于拉丁语Sīrius,又来自古希腊语∑είριος(Seirios是“热烈”或“炎热的天气”之意),但是这古希腊词也可能在希腊古风时期之前从某处发展过来。最早发现使用这个名称要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赫西奥德的诗作《工作与时日》中。 天狼星还有另外超过50个编号和名称。在阿拉伯语里,天狼星被称为الشعرى(拼音:al-ši‘rā或al-shira,中文:“首领”),英文的另一称谓Aschere就从其而来。在梵语里,天狼星是Mrgavyadha(“猎鹿者”)或Lubdhaka(“猎人”)。当被称作Mrgavyadha时,天狼星代表楼陀罗(湿婆);称作Scandinavia时,天狼星就被视为Lokabrenna(“Loki放下的火”或“Loki的火炬”),日本土语称之为青星(Aoboshi)。在中世纪的占星术里,天狼星是一颗Behenian fixed star, associated with beryl and juniper. Its kabbalistic symbol Image:Agrippa1531 Canismaior.png was listed by Heinrich Cornelius Agrip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