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看到了一个帖子,里面提到了官本位,但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盼盼一下后得到了如下的答案:
回答1:
官本位指的是凡事站在当官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回答2:
“官本位”意识是将具有官职者视为社会主体的社会意识。说白了就是“以官为本”,一切为了做官,做官为了一切,有了官位就光宗耀祖,封妻荫子,什么东西都有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是老百姓对封建社会“官本位”意识的绝妙讽刺。“官本位”的陈腐意识不是现在才有的,它在我国封建社会流传了几千年。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封建官僚政治制度不断完善,像王侯将相、官分九品等,逐渐形成了严密庞大的“官本位”体系。在“官本位”制度下,官越大权越大,享受的待遇就越高,地位就越显赫。电影里的“官”们“升堂”一呼百应,出门“八抬大轿”、鸣锣开道的情景,想必大家没少见识过。当官有这么多好处,谁不愿做官?于是便有了“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的理念,逐步形成了以官职大小衡量人的价值多少的“官本位”意识。
回答3:
简言之,官本位就是在社会生活中崇尚权力,因为拥有公共权力将掌握很多社会资源。表现为跑官、卖官,权钱交易,权色交易。
回答4:
“ 官本位 ” 不是一个严格的科学概念而是通俗的说法,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 80 年代。这种说法起源于经济学上的一个专用名词——金本位。金本位指的是以黄金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以黄金为单一的价值尺度去衡量其它商品的价值。由此看来,在最初提出这个名词时,官本位至少有这样一层意思:把是否为官当成一种核心的社会价值尺度去衡量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含义渐丰,不仅限于此。
官本位是官的本来涵义的异化。本来,官是一个较为好听的名称:处理国家公务曰官。官者,公也。《汉书·盖宽饶传》中说:“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说苑至公》:“博士鲍白令之对秦始皇曰:‘天下官则让贤,天下家则世断,故五帝以天下为官,三王以天下为家。'”可见,官的本义是“为公”。正因为以“公”相通,才有了尧舜禅让的佳话。韩非子在其名篇《五蠹》中就说到“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