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客酒吧和它的主人“小辫儿”实在是一对奇怪而个色的组合——有人说“过客里的装饰品都是小辫儿从拆迁后的旧房子里捡来的,不过是化破烂为艺术”;有人说 “小辫儿‘牛’得很,从不借鉴其他酒吧的经验,可后海附近不少新开的酒吧都到过客去偷艺”。真实的过客和真实的小辫儿到底什么样?日前记者来到过客酒吧,听小辫儿和夫人海燕一起“老实交代”。
“我对酒吧没概念,只是用自己的感觉经营、装饰过客酒吧。我们几乎不到别人的酒吧去,每个成功的酒吧都有自己的个性,前几年我甚至杜绝一切借鉴。” 小辫儿是黑龙江阿城人,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本名叫金鑫,因为曾经留着条辫子所以才有了这个外号,但现在辫子变成了寸头,小辫儿已是徒有虚名。夫人海燕是地道的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样子特别文静。 1999年,一直从事设计工作的小辫儿在南锣鼓巷开一家名为过客、面积不到40平方米的小酒吧,这也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老过客”酒吧。目前过客酒吧早搬到南锣鼓巷一个四合院里,面积达到200平方米。小辫儿说,“老过客”不少装饰物确实是从当时正拆迁的平安大道旧房子中捡拾的,例如一些古旧的雕花窗户和门墩什么的,毕竟那时还很穷。“新过客”除了把这些东西完全搬过来,更多的还是凭自己的感觉装修。小辫儿给记者指着立在门边、支撑门框的一个分叉的木桩,“那是我捡来的一棵枯死的树桩,挺有意思”。记者四下张望,感到可玩味的东西太多,多得有些看不过来 ——爬满丝瓜藤的幽静的小院,暗红的长圆灯笼,木棍、牛皮和粗绳绑就的椅子,绘着宗教传说的尼泊尔纸灯,西藏的木雕面具,低矮的阁楼,几个高大厚重的书架,上面摆满旅行书籍,参差不齐的墙上挂着小辫儿去西藏的摄影作品,还有那些小声聊天的微醉的各国客人。
小辫儿说:“我对酒吧没概念,只是用自己的感觉经营、装饰过客酒吧。我们几乎不到别人的酒吧去,每个成功的酒吧都有自己的个性,前几年我甚至杜绝一切借鉴。”大概是觉得小辫儿的话有些张扬,海燕解释说,过客总遇到业内人士来“观摩学习”的事情,早先是大量酒单不翼而飞,然后是常有人带着装修公司工头来泡吧,甚至大声对工头说 “桌椅都完全照这个样子做”。以前这种很有意境的尼泊尔纸灯只有过客悬挂,可前不久夫妇俩逛了一回后海边上的酒吧,发现不少酒吧都悬挂起了尼泊尔纸灯。 “我们不是商人,不太习惯商业竞争的那一套。我们只是喜欢旅行、爱好艺术的人。过客酒吧也不过是给众多的旅友提供歇脚的地方。”小辫儿酷爱野外旅行,尤其是去西藏旅行,有机会每年都要去一趟。去年小辫儿骑着一辆价值300元人民币的自行车,从拉萨一直骑到尼泊尔加德满都,行程1500公里。“其实我不负责酒吧内部经营管理,全靠海燕打理,我只负责过客的外部宣传、形象设计、店堂装饰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