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生活百科 > 人生感悟 >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时间:2011-10-21 10:27来源:盼盼的家园 作者:宋苏 点击:
从前,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漫游世界。十年的时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满腹经纶。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
  

从前,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漫游世界。十年的时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满腹经纶。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对学生说:“十年游学,你们现在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我们就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下。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回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讶,一直在探讨人生奥秘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德望一个问题。一个弟子先开口说:“只要铲子就够了。”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第四个弟子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办法,除去一片杂草。一年后,再来这里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原来相聚的地方,已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子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出现。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在书的最后补上了这样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即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办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这,就是一位哲学家的最后一课!看似平平淡淡,实则奥妙无穷啊!由此,我们可以展开想象,可以进行联想——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这则故事,或许可以告诉我们,答案就蕴涵在故事里了!不是吗?教师将学生从课堂中,从书本里,解放出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走向更为广阔的空间!于是,小课堂变成了大课堂,封闭的教室变成了开放的世界,五彩的社会变成了一所到处皆学问的大学校。从这样的大课堂中,在这样的大学校里,体验、检验、发现、感悟课堂上、书本中所学到的种种东西,而这样所获得的结果,往往是课堂上所得不到的!

那么,我以为:其间,活动,自然是少不了的;活动,将是学习重要的因素与成份。在活动中磨练,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求索,在活动中成长,我想,这也是“做中学”的一层含义吧。不禁想起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自然界的书》:“……这样就形成了《自然界的书》的300页。这就是说,进行300次观察,让300幅鲜明的画面深深印入儿童的意识里。我们每星期到自然界里去两次——去学习思考。这实质上是一种思维课。这不是热热闹闹的散步,而正是上课。”对此,他继续说道:“我们的观察证实了儿童智力发展的一条很重要的规律性:儿童在课堂上要掌握的抽象真理和概括越多,这种脑力劳动越紧张,那么儿童就应当越经常地到知识的最初源泉——自然界里去,周围世界的形象和画面就应当越鲜明地印入他的意识里去。”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