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 —— 一帝一年号始为定制
从汉武帝创制年号到明朝之前的历代帝王,多数皆改元两次以上,在年号的制定和更换上仅凭帝王个人一时之间的喜好带有极大的随意性,频繁改元既繁琐又毫无实际意义。其间虽然也有唐高祖、唐太宗那样终生只用武德、贞观年号不曾改元的,但终究没有形成固定的制度或传统沿袭下来。洪武之后明朝除英宗复辟改元外皆是一帝一年号。然而真正使一帝一年号固定下来相率沿袭的并非在洪武,而在永乐一朝。
《明史考证》引黄佐翰林记卷七云:“太宗即位,始用永清,后乃用永乐,自是每朝纪年,不复再改矣”。
至此免去了年号频繁更迭造成的不必要的麻烦,年号多少又恢复了它本来设立时的意义。
天顺 —— 明英宗的奇异年号
先说天顺之“异”。景泰八年正月,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发动“夺门之变”迎英宗重登帝位。复辟后的朱祁镇没有恢复先前的“正统”年号,而是改元“天顺”,明朝皆一帝一年号唯英宗一帝两纪年,是以天顺异于寻常。
天顺之“奇”早在明朝之前,“天顺”二字的组合在历史上就不止一次出现过——辽穆宗即位时群臣上尊号曰天顺皇帝;在金代天顺第一次作为年号出现,山东红袄军领袖杨安儿——“僭号,置官署,改元天顺”。(《续资治通鉴》)近在前朝的元出帝阿速吉八年号天顺,便是通常所说的天顺帝。天顺受欢迎的程度不仅是在中土,就连安南后李神宗的年号也是天顺。
比这更“奇”还是在本朝。景泰七年秋,钱塘妖道李珍自称唐太宗之后,往苗疆煽动苗人造反,得武当山道士魏元冲、苗人首领执银辅佐自立为帝,年号天顺,后攻打天柱时被明都指挥湛清生擒,解往京城处死。不出数月南宫复辟正用此天顺年号!时人便有嘲讽石亨等辈武夫无识,徐有贞虽为文臣不学无术,区区一年号竟至错漏百出,不仅与前朝重复更与草寇同号。当然,以天顺为年号朱祁镇自有其用意。景泰之“泰”暗含“天”字,若按从上到下的书写方式则天顺之“天”在上,景泰之“天”在下,朱祁镇无非想通过这样的小动作来贬低景泰帝以显示自己方是天命所在。天下人未必不识英宗用意,只不过不齿于石、徐等辈构陷己巳忠良,遂借题发挥一泄愤懑罢了。
嘉靖 —— 从“绍治”到“家家皆净”
正德十六年三月朱厚照崩于豹房,过去的正德时代对臣僚们而言或许是个噩梦,在国丧悲怆的外表下群臣终于可以舒舒服服的喘口气了,更主要有了新君朱厚熜使得大家充满对国家前景的憧憬。正德帝无后,朱厚熜乃兴献王朱佑杬之子,一般来说以外藩入继大统本身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商高宗、汉文帝那样的贤明君主,更何况朱厚熜可谓根正苗红,已故的兴献王乃仁君明孝宗之弟,喜好诗书不慕奢华,因而声名颇佳,人们没有理由怀疑这样一位贤王调教出来的朱厚熜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