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 —— 泰昌双日与三皇之年
公元1620年是明朝历史上的三皇之年,七月万历帝朱翊钧崩,在太子位置上苦熬了近二十年的朱常洛继位,出人意料的是八月新君朱常洛也死了,前后在位不到一个月,就这样到了九月份皇位又被匆匆交到皇长子朱由校手里,是以本年大明朝竟出现了三位皇帝先后当家的奇观。
与三皇之年相对应本年又同时存在两个年号,公元1620年既是万历四十八年又是泰昌元年。朱常洛没来得及给他的臣民带来多少惠政就死了,反而由于他的短命造成不少麻烦。八月朱常洛即位宣布明年为泰昌元年,但未及改元死去,九月朱由校继位这下又得改元,群臣无奈只得硬挤出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以后这段时间作为泰昌元年,明年起则使用新君朱由校的“天启”年号。而两京及各地须象征性的开局鼓铸“泰昌通宝”一年,其后再铸“天启通宝”。
万历帝与泰昌帝父子相继各自刷新了明朝皇帝在位时间最长和最短的纪录。时人对此便有所议论,且充满诡异气息——万历帝享国长久便沾了年号“万历” 的光,“万历”本身就有历世长久之意,如今果真应验了吉兆。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泰昌”之“昌”却有双日,此乃凶兆也!难怪泰昌帝在位不足一月就死了。
永乐、天顺、正德、天启 —— 宰相须用读书人
此事却得先从北宋赵匡胤改年号说起,这位皇帝乃行伍出身文墨不多,对新年号没有太多讲究,只要求选一个古来未曾用过的即可。宰臣们讨论之后改元 “乾德”。乾德三年,赵匡胤无意中发现宫人所用铜镜背面刻有“乾德四年铸”字样,大惑不解,方今才乾德三年怎么会有乾德四年铸的镜子?于是拿镜子给赵普等人传看,也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最后召翰林学士窦仪询问方知“乾德”原来是不久前前蜀王衍用过的年号,而这面镜子定是蜀中所出,赵匡胤叹曰:“宰相须用读书人”,自此重用儒臣。
明朝(不计南明)十七个年号中就有四个与前人相同。朱棣改元初拟年号“永清”后又改为“永乐”,这一改却改出了问题。“永乐”年号前凉张重华(注:)、南汉张遇贤、北宋方腊都曾用过,朱棣即位伊始紧张的政治空气使得群臣对朱棣的这一疏忽三缄其口,遂将错就错。
“天顺”年号前番已经说过,巧合的是钱塘妖道李珍年号“天顺”,唐岐王李业之子李珍于上元二年密谋作乱自立年号“正德”。两个李珍从事同样的造反事业,各自的年号又与明朝皇帝的年号相同,堪称一奇。明武宗“正德”年号乃内阁首辅刘健所定亦典出有据——《尚书.大禹谟》“禹曰:於!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或许是刘阁老一时失察竟没有发现“正德”年号从前大理、西夏都曾用过(这还不算李珍那样的乱贼)。马文升遂借题发挥,主持吏部考选时故意以“宰相须用读书人”为命题将刘健狠狠嘲弄了一把。
-----------------------------
欢迎访问盼盼的家园(www.panpa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