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三种假说都被否定之后,那么只留下一个问题了:月亮从何而来?我们不知道,那些天文学家同样不知道。
科学的使命就是探索未知和预言未知。然而,历史告诉我们,科学的预言并不比巫师的预言更准确。以上的三种假设,曾经被当成科学的结论进入普通教育当中,但这些假设本身又有多少科学性呢?当一个科学的预言被证明是错误的时候,它并不比巫师的错误预言更光彩。因此,面对预言和假设,大家有共同的权力,切不可以一种假设,那怕是科学的假设去反对另外一种假设。
月球起源的假设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而这些缺陷,目前科学本身又无法弥补,故而产生了另外一种新的假设,即“月球--宇宙飞船”的假设。
在宇宙的某一个区域里,居住着比我们地球文化不知高出多少倍的高级智慧生命,他们出于某种目的,使用了某种技术,将一颗小行星的内部挖空,改造成一艘巨大的宇宙飞船,经过漫长的岁月,穿越了无数星系,才来到了我们太阳系。
这一假设可以解决许多现代科学目前无法解释的月球神秘现象。我们倾向于这种假设,因为它与上古神话记载的事件有许多一致的地方,甚至双方可以互证。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51
第二节 月球环形山之谜
月球不但从起源上就是一颗神秘的星球,而且它的表面结构也有许多令人不解之处。
每到夜间,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道道剌目的闪电掠过夜空,这就是流星。所谓的流星,实际上就是宇宙空间中大大小小的存在物,它们大小不一,有的仅有一两米,有的竟达十几公里,而且数量多得惊人,一不留神就会闯进行星的怀抱。这些物质别看个头不大,但由于运动速度极高,因而破坏力极大,当它击向地面的时候,往往会形成一个大大的深坑,我们称之为“星伤”。当然地球有大气层作为保护,一般的不速之客都会在大气层里被烧毁,陨击事件发生的并不多。但在没有大气层保护的星球上,天外陨石的撞击事件就会成倍地提高,留下麻麻点点的陨击坑,大一点的就叫做环形山。据科学家说,月球上的环形山就是这样形成的。
大家知道,由于自转速度等原因,月球永远是一面向着地球,一面背对着地球。历次宇宙飞船拍回的月表照片显示,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分配得极不平均。月球背面的环形山,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而且月球上大多数山脉也分布在背面。月球向着地球这一面,环形山出奇地少,而且山脉也不多,几大月海占据了相当大的面积,而且月海平坦得像桌面,找不到一个环形山。这种地貌分配是自然形成的吗?
刚才我们说过,环形山就是陨石下击造成的“星伤”。月球的地貌明确告诉我们:来自宇宙深处的陨石,都比较集中地击在月球的背面,而很少光顾月球的正面。这是为什么呢?难道陨石在袭击月球之前还商量过吗?大家知道,月球有公转也有自转,绝不可能每次陨石都击在背面。考虑到月球的年龄50或60亿年,那么,这种地貌分配就更加不可思议了。比如说月海,它是那样的平坦,丝毫没有被撞击过的痕迹,难道说在五六十亿年的时间里,它都能安然躲过撞击,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专家们认为,月球如果曾经穿行一条陨石带,由于自转的原因,那么来自哪一个方面的陨石都基本相同,绝不可能发生陨石集中袭击一面的现象。显然,月球的这种地貌不是自然形成的。
即使说到环形山,它也有许多令人不解的地方。如果环形山真是像人们认为的,那样是由巨大陨石撞击后形成的,那么月球环形山本身的特点,就立即否定了这一看法。
从1994年“SL9”彗星撞击木星事件中可以得到一个启示,宇宙星空间的撞击,能量大得惊人。“SL9”第一块碎片只有直径200米,但它却造成了一个直径1000多公里的大火球,形成了一个近万公里的暗斑。按照一般道理,陨石对行星袭击造成的破坏,与陨石的大小、速度成正比,大的陨石撞击后形成的陨石坑既深且大,小陨石撞击后形成的坑既浅且小。但月球的环形山并没有按照这一道理出现,因为,月球环形山,不论多大,可是深度几乎一致,大多数都在四到六公里之间,有些环形山达到直径160公里以上,可深度只有两三公里,与一个直径10公里左右的环形山几乎一样。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说,撞击月球的陨石不论大小,力量都是一致的,可这在自然界中是不可能的事。
科学家推测,一个能形成直径80--160公里环形山的陨石,撞击月面,其能量相当于几万亿吨TNT爆炸的当量,撞击月球的陨石会在月面上撞出一个深达几十公里的深坑。甚至有的科学家认为,一个直径6公里以上的陨石,也会造成一个比直径大四或五倍的深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