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幽浮迷踪 >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第七章(2)

时间:2010-02-22 17:36来源:未知 作者:李卫东 点击:
休伦人的神话说:创造世界的是大者,创造人类的也是大者,他首先用泥捏好了一个人,用树叶盖着,然后让太阳坐在旁边去烤,可没有想到,太阳把这个
  

休伦人的神话说:创造世界的是“大者”,创造人类的也是“大者”,他首先用泥捏好了一个人,用树叶盖着,然后让太阳坐在旁边去烤,可没有想到,太阳把这个人给烤焦了,变成了黑色人种。“大者”很生气,又捏了一个泥人,让太阳坐在远远的山顶上来烤这个泥人,由于太远,这个泥人几乎没有烤到,而是被捂白了,这就是白种人。“大者”更恼火了,又捏了一个泥人,让太阳精心地去烤,太阳这次可不敢大意,终于烤出一个令“大者”满意的人种,这就是红种人--印第安人。

以上虽然只有数则造人的神话,但它们代表的地区却十分广阔:中亚、新西兰、澳大利亚、婆罗洲、非洲、古希腊、阿拉伯地区、南美洲、北美洲,几乎可以涵盖整个陆地。这些神话的讲述人虽然不同,但在本质上几乎是一致的,第一、人是神的产品,是上帝创造的子民;第二、神们是利用了一些东西来创造人的,有的说用泥土,有的说用了神的部分血液与器官;第三、人的形体和灵魂是分开的,当神给了人灵魂时,人才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人。

对于以上造人的神话,传统的科学当然嗤之以鼻,理由也不复杂: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神,那么神造人的传说自然也是假的啦!有些学者这样解释神用泥土造人的神话:最初的人类需要挖掘植物的根、茎来食用,自然会把大地看成是生命之源,因此泥土就成了一切生命的代表。还有的学者解释说,人死埋于土,生与死有其相似性,人生之于土,死埋于土,这种圆周似的思维方式,导致了用泥土造人的神话。可事实好像并不是这样的。

第一、历史研究告诉我们,最初的人类在采集之外更重要的是狩猎,而且狩猎比采集时间出现得还早。如果说挖掘与采集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导致了泥土造人神话的出现,那么我们为什么在全世界范围里没有发现以狩猎生产方式为主干的造人神话呢?而且世界不少原始民族从其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以狩猎为生的,后来直接进入游牧民族,直到近代还是以狩猎为生,如果真的有以狩猎为主干的造人神话的话,不应该消失得无影无踪,可问题是我们在地球上没有发现。

再者,各民族文化的形成和语言一样,应该有很大的差异,可造人的神话竟如此一致,它抹杀了不同的生产方式:农业、狩猎、捕捞;抹杀了地区的差异:陆地、海洋;抹杀了人种的差异:白种、黄种、黑种、棕色。究竟是什么样的理由导致造人神话如此一致呢?

第二、人类土葬的方式出现得比较晚,以中国为例,它出现于原始农业时期,距今大约7000年左右。而且,世界各民族的埋葬方式很不相同,大体有三种,有火葬、###、水葬。越是原始的人,越是不采取土葬的方法,而更多地采取抛尸的方法,即将尸体弃之于荒野,《孟子•滕文公上》记载说:在上古的时候,人死根本没有埋葬的习惯,谁家死了人往野外沟坎下一丢了事。天长日久,狐狸也过来吃,苍蝇、蝼蚁也过来咬,把整张脸咬得不成模样,可死者的亲人天天路过,竟然熟视无睹。孟子的时代已经很晚了,当时又没有考古学,他既知上世有弃尸的习俗,当距孟子时代不远。因此,想用葬式来解释造人的神话,依然行不通。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76

我们认为,世界各民族造人神话惊人的一致性有其潜在的真相,它向后世传达了一个准确无误的信息:人是被制造出来的。在前一章里,我们已经知道,人作为一种生物体来说,在结构上并没有什么神奇的地方,是完全可以被制造出来的。地球人类已经走到了制造人类的边缘,宇宙中任何比地球文明稍高一些,具有生物遗传技术的生命体,都可以毫不费力制造出一个人来,它甚至可以通过基因剪接、拼接的技术造出一个比人更为先进的生物。

我们的这个推测有一个直接的证据,那就是中国神话中的女娲造人的神话。

女娲,是中国神话谱系中一位古老的神,她的主要神迹,一是炼石补天,二是创造人类。《说文》曰:“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世本•姓氏篇》曰:“女氏,天皇封娲于汝水之阳,后为天子,因称女皇。”可惜都没有说女娲的形象,后来有人将女娲想象成人头蛇身的形象。据说女娲的神通十分广大,一日中可以变化70多次,但我们已经不知道女娲的这种变化对人类有什么意义,也许和造人有关吧。

关于女娲“搏土造人” 的神话见于《风俗通义》。上古的时候,盘古从混沌中开辟了天地,临死化身,又创造了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草木虫鱼,但就是忘了造人。慈善的女娲神取了一些黄土,掺些清水,和了一堆泥巴,然后用水照着自己的形象捏了一个小人,往地下一放,嘿,这小东西竟然活了,蹬蹬腿,伸伸腰,围着女娲又唱又跳。女娲对自己的创造品很满意,又继续用手揉和掺了水的黄泥,造了许多男男女女。女娲想用这些精灵般的小生物去充实大地,但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很久很久,已经相当疲倦了。最后她拿起一根绳子,伸到泥浆里去,然后用力一挥,泥点溅落的地方,立即出现了欢喜跳跃的小人。这些小人成群地走向平原、谷地、山林,从此以后,地球上才有了人类。

大地上既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似乎可以停止了。但伟大的女娲神却在想:假如这些小人都死了该怎么办呢?总不能死一批,再造一批吧。于是她把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让他们生儿育女,自己去创造后代,把人类的种子一代一代延续下去。女娲因为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男人和女人成双成对,做了人类最早的媒人,所以后世的人将女娲神奉为媒神,即婚姻之神。人们祭祀这位婚姻之神的典礼非常隆重,并专门建立了神庙。每年二月,在郊外筑坛,用猪、牛、羊三牲齐备的“太牢”之礼祭祀她。《周礼•媒官》记载说:“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意思是说,在每年三月的时候,青年男女可以自由交往,这个时候发生一些意料之内的事情,那是谁也管不着的,这是原始时代氏族群婚的遗风。旧社会的苗族人还有此习俗,每年三月间,桃花盛开的时节,穿着节日盛装的青年男女,选一空地为“月场”,踏歌跳舞,叫做“跳月”,实际上是给男女提供一个合理的场所。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