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记》里说,黄帝的母亲一天夜里出去散布,满天的星辰撒下一片星光,四处静悄悄的,只有微风在轻轻地吹。突然,有一道闪电横空出世,绕着北斗星急速旋转,北斗七星中的枢星迸射出一道强烈的星光,把静静地郊野照得雪亮,这个姑娘“感而孕”,遂生黄帝。
《拾遗记》说,帝喾的许多妃子,个个亮丽无比,其中有一个妃子更是奇特,她好做梦,而且经常梦见吞食太阳。说来也怪,她每次梦见吞食一个太阳就怀一次孕,这样连续做了八个梦,竟然生下了八个儿子。
其他的还有,《史记•殷本纪》记载说,殷民族的祖先是契,为其母简狄吞食玄鸟(就是燕子)的卵所生;《春秋纬•合成图》说,尧帝的母亲庆都是与背着河图从黄河里跳出来的那条赤龙合婚而孕,后来生下了尧帝;《诗纬•含神雾》说,舜的母亲握登感着大虹而生舜。《春秋公羊传》在总结上述“处女生殖”的神话时说:“圣人皆无父,感天而生。”
人类学家把这种处女生殖的现象,解释为母系氏族群婚制下“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事实。社会学家则将此解释为,部落酋长为了增加权威故意制造的神秘色彩。我们认为,这只是外来高级智慧生物制造人的整个过程的一部分。这些高级生命用DNA重组技术制造出早期不完善的人类,又选择这些尚不完善的人类精子和卵子,进行新的分解、组合,然后将加工好的受精卵移入早期人类的母体内,产生出下一代。经过这样不断的改造,人类的体形才不断完善起来。这样出生的后代当然属于“处女生殖”,即没有经过两性交配的生殖,人类将自己出生的朦胧记忆,用“吞神珠”或吞食“玄鸟卵”等形式来表达出来。
我们之所以重视造人神话中这些离奇的生殖现象,是因为在这些传说里包含了我们刚刚才知道的许多先进生物技术,这绝不是巧合,也不是幻想,它是原始人在没有欺骗成分下自发流传下来的,所以它的主干还是可以信赖的。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80
什么是混沌?混沌指的是一种灰蒙蒙,暗乎乎的状态。《淮南子•精神训》中对这种状态有几句十分形象的描述:“古未有天地之时,惟象无形;窈窈冥冥,芒~漠闵;鸿蒙鸿洞,莫知其门。”意思是:天地还没有生成的时候,它没有形象,只存在于想象当中,到处都是灰蒙蒙、暗乎乎的。关于混沌这种状态,无一例外地存在于世界所有民族的早期神话当中。
中国神话将混沌这种状态演化成人格神,《庄子》中记载了这一神话,故事说:南海的天帝名叫倏,北海的天帝名字叫忽,中央大帝的名字叫混沌。这三个神长相各不相同,倏与忽都长得像人,而混沌的长相却很怪,他没有七窍,甚至分不出形体,就那么混混沌沌地一团,但他们却是好朋友。倏和忽经常到混沌那里去玩,混沌长相虽丑,心地却很善良,每次都非常殷勤周到地招待他们,倏和忽心里很是过意不去,总想报答混沌。他们说:人有七窍,用来看呀、听呀、呼吸呀,可是混沌老兄却没有七窍,这样多不方便呀,咱们就帮他凿出七窍吧。于是倏和忽就用斧头、凿子等工具,每天为混沌凿出一窍,整整凿了七天,终于凿出了七窍,混沌也变得好看多了。可混沌却不领这份情,他睁开眼睛,看了一下这个世界,心想:这是什么地方啊,怎么这么丑恶,我还是死了吧!于是,两眼一闭,就呜呼哀哉了。
人类的本性是向往光明,憎恶黑暗的,而混沌灰蒙蒙、黑乎乎的状态,的确没有多少人会喜欢,故而在神话中有丑化混沌的传说。《神异经》里的混沌,就是被人类丑化以后的混沌,它把混沌说成是一只像狗又像熊的野兽,有眼睛却看不见,有耳朵却听不见,有腿却不能走,空有一个肚皮却没有五脏,只有一条肠子却像一根管子一样是笔直的。这个丑东西不但样子怪,而且品行极坏,遇到有德行的人,就一股蛮劲去抵触他,遇到横行霸道的坏人,他反而服服帖帖,摇头摆尾去依靠他。这种卑贱的脾气,实在是天然生成,没有一点办法可以改变它。平时没有事的时候,这个坏东西,总爱自己咬着自己的尾巴,回旋着,仰面朝天,嘿嘿地傻笑。从这个传说里,可见人们对于和黑暗差不多的混沌,的确没有多少好感情。
中国瑶族的民间传说认为,宇宙原本是混混沌沌的,没有任何东西。最初出现的是风,在风的旋涡中产生了万物的始祖。纳西族的《创世纪》说,最早的时候,天地混沌未分,只有东神(男神)和色神(女神)在布置着万物。
古巴比伦人认为,宇宙初期,天地不分,万物都没有形成,到处是混混沌沌的大水,后来,水分成海水、清水、云雾三种形态,由水中诞生了拉赫姆、拉哈姆两位大神,他们相互配合,又生出了天神和地神;古印度人认为,宇宙本是空洞无物的混沌态,后来有物出现,最后长成了一个大鸡蛋,一分为二,一半是金,一半是银,金的变成了天空,银的变成了大地;古希腊人相信,世界首先是混沌,其次是大地,由混沌中产生出黑暗和夜晚,又从夜晚中产生出天和白日。
上古神话中的混沌状态究竟指的是什么?有人认为,上古的混沌传说与康德的宇宙星云假说、现代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很相似,而且讲的又是天地的诞生、万物的出现,所以这是人类最早的关于宇宙形成的理论模式。我们认为,这个观点很值得商榷。首先应该搞清楚,混沌神话传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是在讲宇宙的诞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