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定义“1秒钟内质量波发射的粒子总数为质量大小”来确定的。当然,这个质量将大于其原质量。
总结言之,高速粒子在飞行时,映射到静止时空,其1秒钟内在静止时空的质量表现,由同样长时间的高速时空时间累积质量波决定。会表现出
怎样的质量,先看1秒钟的高速时空时间,相当于多长的静止时空时间。如果大约为2秒,那就在静止时空表现出2光秒长度的质量波粒子的质量
特性。也就是表现出2倍的原质量特性来进行飞行运动。
这样的“行骗”手段,真是令人防不胜防。再大的天才、再谨慎细心的科学家,都被它的这种特性蒙骗了。
当物体速度并不高时,这个映射出的质量和时间与物体在新的运动时空基本相同,差距V/C接近于0,可以忽略不计。当速度越来越高时,这个
质量差距将不可忽视。物体将在实验中呈现出更大质量的特性---只要实验需要一定的时间。质谱仪测量中,高速粒子的运动轨迹,表现出一个
更大质量的粒子在作磁偏转运动,原因就在于磁偏转需要一点时间,尽管很小,但已足以让粒子表现出更大质量的特性----旋转半径比正常水
平增加。
其实,高速粒子的实际质量是减小的,但是,处于静止时空的人,不可能看到这一点。除非,他练就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用单纯的一瞪之
下,就看出这个粒子的质量大小。可惜,现实中,没有人有火眼金睛,也没有这样能在一“看”的瞬间就测准物体质量的高精仪器。科学家所
采用的测质量办法,无论如何,都需要通过粒子的运动轨迹来推算。处于高速时空的高速粒子,映射到静止时空,其运动轨迹就已经不同于在
高速时空的情况,表现出质量更大时的轨迹特性。
质谱仪中的高速粒子,如果是一架飞船,内部有一个飞行员,他在测量后将发现,飞船的时间、质量都无变化。这是因为,他已经处于高速时
空。
可见,无论飞船内,还是飞船外,都无法通过测量,得到飞船质量在减小这个事实。
高速飞船质量减小,只有发动机能够清楚地感受出来。它会发现,给飞船加速越来越容易。
其实,这才是最大的关键。测量出的结果重要吗?一点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飞船的实际质量,关系到加速难易、惯性大小的实际飞行质量。
测不准它,没有火眼金睛,没关系,只要质量在减小,只要让发动机感觉到了轻松,就行了。
我已经明白了不需要任何能源、只需利用电磁场共振即可制造反引力场、提供动力不息加速直到光速的飞船制作原理。相信用不了多久,飞船
就能成功制作出来。当然,希望努力可以使这个进程得到提速,让人类早日进入银河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