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结节甲状腺肿需除外,甲状腺肿瘤、多结节甲状腺肿并非都要手术,可采用中医药治疗较好。
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很多甲状腺疾病可表现为结节,如可由甲状腺退行性变、炎症、自身免疫以及新生物等多种病变所致。
甲状腺结节在各个年龄段的男女人群中均可见到,但在中年女性中较多。甲状腺结节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多发的结节比单发的发病率高,而单发结节与多发结节相比甲状腺癌的发生率较高。甲状腺结节分为良性及恶性两大类,良性者与绝大多数,恶性者不足1%。依据结节的病因可分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炎性结节、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肿瘤。临床上早期认识甲状腺结节的性质,特别是区分其为良性或是恶性病变,对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节性甲状腺肿西医临床用药介绍
结节性甲状腺肿是一种常见疾病,一般来说,长期甲状腺肿的病人,绝大多数会发展成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是一种良性疾病,而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后常常容易复发,所以一般不主张手术治疗,除非肿大十分明显,有明显压迫症状或者临床怀疑恶性肿瘤时,才需外科手术治疗。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很多,但是实际上绝大多数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并不清楚。由于垂体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对甲状腺有刺激作用,所以,临床上常常通过用甲状腺激素抑制TSH分泌的方法,达到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目的。由于治疗的目的是抑制垂体的TSH,所以用药方法和治疗甲状腺功能低减时的替代治疗是不同的,抑制治疗的剂量要比替代治疗的剂量略大。由于剂量过大会导致药物性甲亢,引起心脏扩大、心律不齐、心房纤颤和心力衰竭,以及引起骨质疏松。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监测TSH,使TSH维持在0.1μIU/ml,避免药物性甲亢对心脏和骨骼引起的副作用。
一般来讲,临床上不用甲状腺激素来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因为在长期治疗中,剂量过大会引起不良反应,而剂量过小又达不到治疗效果。临床上用甲状腺激素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时,主要目的是帮助鉴别甲状腺良性结节和恶性肿块。因为甲状腺恶性肿块不受TSH影响,即使用甲状腺激素抑制了TSH,肿瘤仍然生长。而有一些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因为 TSH升高引起的,用甲状腺激素抑制TSH后,如果甲状腺肿块缩小了或者不再长大,则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可能性大。反之在治疗过程中,如果甲状腺肿块进一步明显增大,则高度怀疑恶性的可能,需积极处理。用甲状腺激素抑制结节性甲状腺肿时,至少需要6~9个月的时间才能帮助我们判断。
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后切除部分或大部分甲状腺后,身体内甲状腺激素减少,垂体的TSH就会升高,促使剩余的甲状腺增大来代偿切除的甲状腺组织,剩余的甲状腺在升高的 TSH作用下,会进一步增大,又会产生结节或肿块,所以我们主张甲状腺手术后的病人应该服用甲状腺激素1~2年,以后逐渐减量,有利于防止手术后结节性甲状腺肿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