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债(在喀吾图)(2)
时间:2010-01-10 19:04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而且,要我们真的那样做了,最后吃亏的还是我们——只收回了一点小钱,却永远失去了一个顾客。 那些开了十年二十多年的大店,永远失去的顾客就更
而且,要我们真的那样做了,最后吃亏的还是我们——只收回了一点小钱,却永远失去了一个顾客。
那些开了十年二十多年的大店,永远失去的顾客就更多了。但是店大的好处就是不稀罕这些小打小闹的回头客。店大就做大生意嘛。所以喽,总会有一些人被大店拒之门外,没地方买东西。于是,我们这些小店就有活路了。来我们店里买日常用品的人,只有一小部分是套来的关系户,还有一小部分出于顺路。剩下那一大部分,就是躲债躲到这里来的。有的欠人家钱欠得太多了,追债被追急了,上街都得把帽子拉下来走路,然后飞快闪进我们家小店的小门,先松一口气,再对我妈说: “啊!老板,好久不见了,一切还好吗?身体好吗?平安吗?给我来一盒火柴……”
我想,在当地人的概念里,自己可能永远都是有着这样两笔钱的:第一笔是自己口袋里实实在在的那笔;第二笔呢,则是别人口袋里还没欠到手的那笔,先由别人保存着。所以,欠起账来,才那么自然而然,理所当然的……所以,被追起债来,才会那么气愤、委屈、并且想不通!
好在当地还有一个传统是:人死之后,一定要偿还生前的所有债条才能入葬。因为阿訇会在葬礼上问起这个,会使家属无法回答的。于是到了那一天,新寡的妇人便带着孩子,红肿着眼睛,一家一家地挨着敲门打问:“我家男人有没有在你们这里欠过钱?”遇到这样的女人,我们总是说不出地怜悯,我妈就在账本上指给她看: “你看,一共二十八块五毛钱——你给二十五块钱行了……”于是那女人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谢了又谢,递上钱,勾去名字,由孩子们搀扶着出去了,接着又推开下一家店铺的门。
我又在想,是不是因为他们在欠钱的时候,其实就知道这笔钱迟早是会还上的,所以才会那么坦然。他们都是知道以后的事情的人……那么,喀吾图的事情就都是注定的事情了。贫困是注定的,平安也是注定的。我所知道的喀吾图人,都不是太执着的人(不过欠债的时候执着……),随着生活而生活。
早些年我们还在富蕴县的时候,加依娜在我家店里定做了一件衬衣,欠下八块钱的手工费。那时她还没结婚。可现在,她的小孩子都该上初中了,衬衣的手工费也早涨到十八块了,那钱还是没有着落。我们想可能再也讨不回来了——十多年过去了,事情本身就淡下来了,而且欠条也早丢失了。再而且,她们一家人也早就不知道搬哪儿去了。
谁知到了喀吾图,又给我们碰到了。见了面大家都很高兴,叙完家常后,我妈就提到十几年前的事情,她笑起来,说回家去拿钱。然后这一回家就回去了一年。第二年再碰到时她仍然非常高兴,在马路上大力握着我们的手和我们说这说那的。我们也就不好意思提钱的事情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