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大全 > 经济学 >

西部传统优势企业再造

时间:2010-08-08 18:31来源:www.panpan.org 作者:江南 点击:
西部传统优势企业再造 2001-07-19 一、传统优势企业在大开发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 1.传统优势企业的界定 传统优势企业主要是指归属于传统行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具有经济比较优势的
  

西部传统优势企业再造

2001-07-19

一、 传统优势企业在大开发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

1. 传统优势企业的界定

传统优势企业主要是指归属于传统行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具有经济比较优势的资源消耗型企业。从时间上看,它主要指建成于传统计划经济时期或以前,在20世纪80年代仍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一批骨干企业;从投资主体来看,主要是由政府直接兴办和经营的大中型国有企业。所谓“优势”,主要是从企业的资金、人才、设备、原材料、产品、市场、经济规模和效益角度来衡量,包括资金宽裕程度和获得资金的难易程度、人才拥有量及比率、原材料供应、技术设备先进程度、产品质量。市场份额、盈利能力以及企业技术与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等。考虑我国国情,这类指标还应该覆盖部分社会性指标,如派生就业率、综合贡献率等。从这个角度出发,西部传统优势企业可以理解为能体现西部地区专业化优势,具有(或者曾经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由政府投资形成的国有大中型企业。

2.西部传统优势企业的形成

西部传统优势企业的开办、存量资产的形成,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从1953年起,我国就开始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在西部地区建设了一批大型材料工业和重型加工工业企业和工业基地。在“一五”时期确定的156项工业基本建设中,西部省区占了将近1/3,其中以陕西省的项目最多,为24项;(2)“二五”期间,中央政府在西部的甘肃酒泉和四川攀枝花建立两大钢铁基地和钢铁企业;(3)“三五”时期开始到刀年代,中央政府集中力量在西部地区进行了“三线”建设,西部的四川(含重庆)、贵州、陕西、甘肃、云南和青海六省都被划入了“三线”地区之列,特别是川黔陕三省成为“三线”中投资强度最高的地区。“三线”建设建成了以国防工业为重点,以能源工业和原材料工业为基础,以机械、电子、化工工业为主要内容的重工业体系。(4)改革开放以后,西部地区按照中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大力发展农业。消费品工业和支农工业,缓解城乡市场供需的缺口。同期,西部地区机械电子等投资品制造业主要是将“三线”建设项目调整改造相结合,对121个“三线”单位采取搬迁或迁址大中城市;有的围绕市场急需的成套设备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如原分散在四川德阳、自贡、乐山儿地的电机厂、汽轮机厂和锅炉厂等联合组成“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成为我国大型水、火电站设备的重要研制基地;一些军工企业利用科技优势开发民用产品,有的发展成为拥有名牌产品、国人皆知的大型企业集团,如长虹(彩电)、嘉陵建设(摩托车)、长安(微型车)、大唐(通讯设备)、彩虹(彩管)等等。

3.西部地区传统优势企业地位评价

(1)传统优势企业曾经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西部传统优势企业及其存量资产的形成,对西部的经济增长、提供就业、上缴利税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我们以四川为例,选取1980、1985、1989三个年份来进行分析说明。从企业数量来看,全省国有企业占全省工业企业单位总数的比重依次为14.35 %、15.33%、16.51%;从国有企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来看,依次为83.59%、71.53%、65.53%;从国有经济单位职工人数占全省职工人数的比重来看,依次为78.00%.74.64%、76 20 %;从国有经济单位职工工资总额占全省工资总额的比重来看,依次为82.63%、80.03%、82.57%;从每百元产值实现利税来看,国有工业企业比全省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依次高出8.50、10.21、11.73个百分点。具体资料参见表1。



(2)传统优势企业目前仍然是西部大开发的主力军。到1999年,西部已有各类工业企业130多万个,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0736亿元和2354亿元;其中,不少西部省份的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所提供的就业、创造的产值、上缴的利税分别占这些省份GDP、第二产业从业人员、财政收入的比重仍然高于全国水平。以陕西为例,4999年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为801.91亿元, GDP为1487.61亿元,二者之比为0.539,而全国同一比例为0.434,说明西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对当地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具体资料参见表2。



由于不少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由西部的传统优势企业发展而来,并且在创造产值、提供就业、上缴利税等方面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传统优势企业目前依然是当前西部大开发的主力军。

二、再造传统优势企业是西部大开发的现实选择

1.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依赖于传统优势企业

各国的经验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都是由其具有优势的产业发展所决定,而地区优势产业的形成取决于地区比较优势和企业竞争优势的大小。也就是说,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必须依托~定的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而西部地区的现实情况是,经济环境的变化使传统产业和传统企业受到较大挑战和冲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降低。不少曾经是知名的品牌如陕西的海燕(收音机、录音机)、黄河(彩电)、骆驼(搪瓷)。云南家电“五朵金花”等逐步在市场上萎缩,甚至是被市场淘汰。我们把在西部具有专业化意义的部分传统优势企业所在的行业同全国水平进行多年比较,不难看出,这些行业和企业的地位逐步下降,具体资料参见表3。



这些最终会反映和集中表现在该行业企业的绩效较差,竞争力较弱。有资料表明,1995年西部地区12个省区中有陕西、青海、新疆三省区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出现净亏损,其中,亏损额最大的是陕西省,亏损额为8.63亿元;到1999年,以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为例,西部12个省区中除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外,其余8个省区的利润总额均为负数。其中,亏损额最大的是广西,为14.91亿元,其次是甘肃,亏损额为9.72亿元,而同期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利润总额为997.86亿元。我们不难发现,西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亏损额、亏损面呈逐年扩大的趋势,这也是该地区全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进一步加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2.西部地区经济结构优化依赖于传统优势企业

从某种程度上讲,传统优势企业的结构调整。进入和退出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西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成功与否。而西部的实际情况则表明西部经济结构不合理:(1)西部地区国有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比全国更高。有资料表明,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的个数比为1.23:0.91:1(以其他企业个数为1,产值为1,下同),产值比为1:64:0.63:1;西部地区上述三种所有制企业个数比依次为3.95:1.19:1,产值比依次为6.29:0.83:1;东部地区的广东省不同所有制企业个数比为0.48:0:47:l,产值比为0.47:0.26:1。这表明,西部地区同全国及东部省相比,国有企业数量比重大,产值比重高。(2)西部地区轻工业企业个数为8718个,产值为2501.88亿元;重工业企业个数为10407个,产值为4247.62亿元;轻、重工业企业个数比和产值比依次为0.84和0.59。其中,西部的青海省这两个比值为0.66和0.13;而东部的广东省这两个比值是l.61和1.45。这些数据表明西部地区轻工业企业个数少、产值低,较多依靠重工业企业,轻、重工业结构不合理。(3)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趋同化严重。 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同中部、东部存在着严重的趋同现象。据统计,中部与东部相似率为93.5,西部与中部相似率为97,这种趋同化不利于西部优势的体现和发挥。鉴于此,我们认为,西部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必须和传统优势企业的再造有机地结合起来。

3.西部地区内部资源整合依赖于传统优势企业

西部传统优势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是西部重要的存量资产,也是西部工业化的重要物质条件和基础。经验证明,依托中心城市和老工业基地进行开发,盘活存量与增量投资相比,成本更低廉,效率更高。

另一方面,盘活西部传统优势企业、整合区内的各种资源有利于体现西部的专业化优势和分工优势。从西部的实际情况来看,西部地区传统优势企业有利于体现西部的专业化优势和资源优势。我们用以下几个指标来进行分析:(l)专业化系数LQ,即当地某种工业产品产值占当地工业产值的比重和该种工业产品产值占全国的比值。如果LQ>1,则表明具有专业化意义,如果 LQ <l,则表明该地区该部门不具备专业化意义。西部地区不少传统优势企业所在的行业是专业化系数较高的行业,如烟草加工(4.07),武器弹药制造业(6.of),石油和天然气开采(2.ZI),有色金属矿采业(1.84),饮料制造问.42=。以有代表性的省份为例,四川的饮料(2.83),重庆的武器弹药(39.63),贵州的烟草(7.60),有色金属(3.73),云南烟草(l8.75),表明具有较明显的专业化意义。(2)相对出口优势指数周,如果Ai>2.5,表明极具出口竞争力。从烟草加工业来看,云南为44.32,贵州为2.74;食品制造,新疆为3.94,宁夏为3.1;普通机械制造,宁夏为2.92,四川为2.85。(3)从产值占全国比重来看,1997年西部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0.5%,而西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占全国的23.2%,有色金属矿开采占全国的19.3 %,饮料制造占全国的14.9%,烟草加工占全国的42.7%。与此同时,这些传统优势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有利于充分利用西部的富集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4.吸纳外部资源依赖于传统优势企业

西部地区要得到较快的发展,还必须不失时机地利用外部资源。要吸引外部资源和外部投资者,关键在于能保证区外投资者能获得较高投资收益,至少能保证其获得平均的投资回报率。而要具备这一点,除西部地区要采取一些优惠政策以外,更重要的是有一批具备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带动更多的就业,为居民创造更多的收入,缩小地区差距,形成购销两旺的西部大市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传统优势企业是西部生产的重要组织者;另一方面,西部地区具备有竞争力的优势企业也是吸收外部资本和人才的重要载体。

二、 再造传统优势企业,有效推进西部大开发 西部地区传统优势企业优势地位的获取、扩展乃至丧失,都有着一定的必然性。我们认为,这是企业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可忽视的是,通过系统再造,使这些传统优势企业获得新的生命周期,是西部大开发的现实要求。不过,目前,这些传统优势企业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l)整体布局不合理,如地区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等。以“三线”企业为例,在“进山、入洞、分散”的指导原则下,建成的企业基本建设费用很大,运输成本高昂,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由于政府投资,形成的基本上是单一的国有经济。(2)核心竞争力较弱。不少企业的技术条件差,技术改造支出少,技术老化,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核心竞争力不强。(3)社会化程度低,西部不少传统优势企业由于分属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或部门投资,出现了较严重的地区分割、部门分割、行业分割,自我封闭性强,社会化程度低,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存在较严重的企业办社会的情况,企业非经营性资产比重大,企业本身社会化程度也低,以至从社会分工、专业化和协作中受益有限。(4)资本结构单一,不利于多元投资主体的形成,无法形成高效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削弱企业的竞争力。

西部传统优势企业种种弊端的存在,使得传统优势产业和企业在新的竞争环境下,竞争力会逐步削弱和降低,因此,西部大开发面临的最现实问题就是如何改造传统优势企业,使之获得新的生命周期。改造传统优势企业,就要从组织、财务、制度等方面进行再造,尤其是在传统国有企业中注入现代高新技术,促使其竞争力获得全面提升。我们认为,这个系统过程应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产权主体再造与组织再造

如前所述,西部不少传统优势企业是由国家投资形成的国有独资企业,这种组织安排存在着传统国有企业的种种弊端。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不少传统优势企业进行公司制的改造,但是由于不少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存在动机扭曲、搞形式主义、被动应付等问题,未能对这些组织实体进行彻底地改造,也就未能取得相应的效率。有资料证明,1997年西部地区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为 1718.57亿元,全国国有工业增加值的18.7%;而同期西部地区股份制经济的工业增加值为183.05亿元,仅占全国股份制经济工业增加值的12.8%,远低于国有经济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从上市公司的数量来看,西部地区占沪深上市公司总数不到20%,而东部地区超过60%。因此,必须改变传统优势企业产权主体单一的现状,对产权主体进行再造,实行产权主体多元化。可考虑的措施包括:(l)对因政策原因导致亏损的企业实行“债转股”,债权人转变成股东;(2)在企业兼并、重组、技改过程中实现股权多元化;(3)对高层管理人员实行“期股制”,对职工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实现股权多元化;(4)通过在国内外公开募集股份上市和法人持股实现股权多元化等。

不仅如此,传统优势企业的组织再造还应体现高科技在企业中广泛使用、管理环境变动性大的特点。鉴于此,传统优势企业的组织再造还应做到:(l)扁平化。随着企业的扩张,委托代理成本增加,官僚制的组织结构变得越来越不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管理效率不断降低。因此,传统优势企业应该在组织结构设计上采用管理层次较少、信息传递速度较快、监控成本较低的扁平结构。(2)有机化。有机的组织结构就是指其类似一个生命有机体,可以自动、及时地对外界环境作出反应,而且更能适应迅速变化的经营环境。(3)网络化。传统优势企业要突破层级制组织类型的纵向一体化的特点,组建由小型、自主和创新的经营单元构成的以横向一体化为特征的网络制组织形式;通过企业内部的“市场化”,形成强大的虚拟功能,使处于网络制组织结构中的每个经营实体能以各种方式(如购买、兼并、联合、委托和向外发包等)借用、整合外部资源,创造出巨大的竞争优势。

2.财务再造与资本结构优化

资本结构一方面指企业的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另一方面可指所有者权益以及各类资产项目分别占企业总资本的比例。企业资本结构不仅影响企业的资本成本和企业总价值,而且会影响企业的治理结构(企业相关利益者的利益权衡契约关系),进而影响治理行为,并从宏观上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增长。从西部传统优势企业的实际来看,企业负债率高,国有股占绝大部分,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1995-1998年全国工业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5.31%。64.81%、64.59%和64.02%,而国有工业(相当一部分为传统优势企业)分别为65.81%。65 13%、65.37%和64.26%。

因此,对西部传统优势企业实行财务再造,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逐步解决负债率过高、资本金不足等问题就具有现实必要性。我们认为,可采取如下措施:(l)增加银行核销呆坏账准备金,主要用于传统优势企业的兼并破产工作,对重点行业实行倾斜政策。(2)通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方式,对一部分产品有市场、发展有前景、由于负债过重而陷入困境的重点传统优势企业实行债转股,解决企业负债率过高的问题。(3)对符合股票上市条件的传统优势企业,可通过境内外资本市场筹集资本金,适当提高公众流通股的比重,提高直接融资比重。(4)非上市企业经过批准,可将国家划拨给企业的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及企业资产变现,其所得可用于增资减债或结构调整。(5)通过对上市国有企业实行国有股减持计划,对非上市国有企业实行员工持股等方式,调整股权结构。

3.制度再造与治理结构优化

企业制度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规范和约束企业和企业相关人(出资者、债权债务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行为的权利义务规则和习惯,包括成文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不成文的道德准则。风俗习惯等。我们认为,从不同的层面考虑,传统优势企业的制度再造应该从下面两个方面进行:(l)宏观方面,要借鉴世界各国开发落后地区的成功经验,尽快研究起草《西部大开发法》,在法律上确定西部大开发的地位,明确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西部大开发方面的权限、职责,用法律规范确保有关西部大开发倾斜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并注意保障投资者的合法利益,使企业和企业家形成较好的预期。(2)微观方面,要建立健全企业法人制度、法人财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要完善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将《公司法》的基本原则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企业的经营章程、公司计划具有可操作性;要制定既能调动经营者和员工积极性,又能扩大企业自我积累能力的分配制度;建立促进企业生产资料和劳动者之间优化结合的劳动人事制度等。同时,要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用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氛围。

4.技术再造与企业技术结构优化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认为,通过技术革新和再造,企业家可以打破现有均衡,获得超额利润。从某种程度上讲,企业的技术水平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竞争的有力武器。西部传统优势企业要获得再生和新的生命周期,就必须改变企业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的现状,也就必须加大技术改造投资的力度。有资料表明,西部地区的传统优势企业具有专业化优势(专业化系数较高),而技术改造投资少,技术更新速度慢。据《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数据,1999年,全国采掘行业企业更新改造投资总额为251.66亿元,而西部12个省区总共49.明亿元,仅占全国的19.48%;同期,制造行业企业更新改造投资为 1796.07亿元,西部12个省区为256.20亿元,占全国的 14.26%/]从省际比较的数据来看,东部的山东省采掘业的更新改造投资为32.56亿元,制造业更新改造投资为141.35元,而西部的陕西依次为12.四亿(西部最高)、23.69亿元;四川为5.79亿元、67.83亿元(西部最高),H者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针对西部技术改造的现状,西部应对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建材、机械、食品加工、饮料等行业的传统优势企业加大技术更新改造的力度。具体来说,可采取如下措施:(1)在新产品开发方面,要使企业在技术研究与开发的过程中,成为资金投入主体、信息搜集和处理主体、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利用主体;企业的产品开发要由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为市场提供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提供高质量和高档次的产品,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与此同时,企业要注意自身形象宣传,提高和增加企业的知名度和名誉度。(2)在生产工艺方面,要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方法,如准时制生产(JIT)、最优生产技术(OpT)、柔性制造系统(FMS)、精益生产(LP)、灵捷制造(AM)等,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3)在设备改造方面,要允许这些企业对重要的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4)在企业信息化和网络化方面,要采用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CIMS),支持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工艺,加快企业内部、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提高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效率。另外,企业还必须采取相应的方式来转移、回避和控制技术改造所导致的风险,以免使企业陷入“不搞技改等死、搞技改找死”的双重陷讲。总之,要在将现代高新技术注人传统优势企业的同时,加快西部企业技术现代化,提高设备先进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推进其他各项再造的同时,用技术再造推动传统优势企业的蜕变和质的飞跃,获得新的生命周期,并获得竞争力的大幅提升。

5.政府参与和运行环境的优化

在西部大开发和提升西部传统优势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中,政府的积极参与和合理的角色与职能定位,有利于企业形成良好的运行环境和发展空间。我们认为,在西部大开发中,政府的参与主要表现为政府为西部传统优势企业提供较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和必要的优惠政策与服务。具体来说,这包括:(1)为传统优势企业提供必要的政策优惠。这些优惠政策主要有:第一,在传统优势企业的发展方面,对西部纺织、机械、化工、煤炭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对有市场、有效益的技改项目,给予贷款贴息;第二,在财税方面,对西部地区传统优势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减轻企业负担;对于在落后地区开办企业的投资者给予一定的贴息,保证其获得平均利润率;适当调整中央对西部地区共享税分成比例;第三,在投资融资方面,信贷管理政策适度向西部倾斜,取消存贷挂钩政策,使资金流向西部;培育和发展有利于西部传统优势企业的资本市场和区域性金融中心等。(2)为西部传统企业提供必要的服务。这主要包括:第一,通过建立政府扶持基金、产业投资基金、政策性银行、二板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允许其发行企业债券等为西部企业融资;第二,在传统优势企业集聚的地区或西部大中城市建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第三,加快基础设施,如道路、通讯等的建设,降低企业运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第四,实施生态保护,降低社会的长期成本等。


作者: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朱方明,张军,肖丕楚来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第6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