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大全 > 经济学 >

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对策研究

时间:2010-08-08 18:31来源:盼盼的家园 作者:大楼 点击:
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对策研究 2001-06-22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文明中的作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美国是站在文化生产力潮头前列的国家。他们已从先期一步的发展中尝足了甜
  

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对策研究

2001-06-22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文明中的作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美国是站在文化生产力潮头前列的国家。他们已从先期一步的发展中尝足了甜头,对文化生产力情有独钟。为了适应全球新的发展浪潮,克林顿提出了全美新的全民教育纲领,要求8岁以上的儿童“能读会写”, 13岁以上的少年“能上计算机网络获取知识”,18岁以上的青年都接受“大学教育”,成年人接受“终身教育”。目前美国学生上网率已达51%。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报告说,美国因特网产业1999年创造的产值为52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0%,首次超过其他传统产业,成为美国第一大产业。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十分重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作为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如印度,目前正在向软件生产大国迈进,今年软件产品的出口总额预计达57亿美元,占 GDP增长部分的1/4。

我国文化生产力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十分重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围绕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制订了“科教兴国”的战略。近几年文化生产力有了突破性发展。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家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也应看到,在文化生产力总体水平上,我们的差距还很明显。一是全民的文化生产力意识还比较淡薄,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的现象还程度不同地存在。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把科教兴国作为第一任务的观念还不巩固。物质资源的开发远远超过人才资源的开发。仅以因特网上网率为例,全世界上网使用者已有7000万,预计到2001年将超过3亿。而目前10个网民中差不多9个在发达国家,亚太地区共有1500万户,仅占整个网户的78%,而中国至今年上半年网户仅为400万户。知识资源可以低成本地不断复制和可以递增报酬的事实,使经济增长方式不再是资源依赖型。如果我们仍津津乐道我们有多少多少廉价劳动力,有1亿吨钢、15亿吨煤、2亿吨石油等等,已不合时宜。现阶段,物质资源的开发、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需要的,但当今世界仅靠物质资源的开发,想成为一流国家是不可能的。二是文化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较大,科技竞争力还不能适应综合国力发展需要。从科技创新能力上看,现在基本上还属于技术引进国和技术模仿国,还算不上技术创新国。我国的创新能力还不能适应国家发展需求,近年来还有拉大的迹象。七月中旬,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了2000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我国科技竞争力继1999年比1998年从13位下滑到25位后,今年又滑至亚位。我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效率不高。文化生产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偏低。当前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率已达SO%左右,而我国只有6-8%。1996年我国从事研究和开发的总人数和企业研究开发的总人数均列世界前4名;而我国科学研究和专利指标的国际竞争力分别为世界第32位和第21位。1995年全世界销售芯片1430亿美元,中国仅销售4亿美元,占总销售量的3知。中国目前每年需芯片426亿元,82%依靠进口。已建成的芯片生产线,由于很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投产,生产能力的90%以上为国外加工。专家估计,在网络经济方面,我国落后发达国家有10-15年。三是对教育、科技投入不足,文化生产能力增长乏力。统计资料表明,OECD(世界经合组织)成员国政府经费开支中,教育经费占12%。在德国和奥地利等国,劳动力培训相关的投资,已占其GDP的25%。美国企业在职培训的投资从1991年占职工工资总额的0.5%增加到20%。我国不少省份(如江苏)要求对教育的投入不低于GDP的5%,但不少地方不但未达标,反而拖欠教育、教师工资的现象还较为普遍。教育法对义务制教育的公开承诺,在不少地方至今难于实现,不得不寄托于“希望工程”。一外国学者曾断言:中国虽有10多亿人口,但真正经济人口只有1亿,这是中国面临的挑战。一方面是教育投入的不足,另一方面又是人才的流失。有资料表明,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年均出国留学2万人,累计40万人。学成归国者总共才10万人,回归率仅为33%。有识之士呼吁:20年我国流失了好几个“硅谷”。

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对策建议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全党和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从我国实际出发,应该在三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是强化全民的“文化生产力”意识,在观念上有突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总干事德里科?马约尔在一份“世界科学报告”中指出:“科学永远是财富之源。今天,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差距就是在掌握知识方面的差距。如果没有科学的转让,就无法获得扩大的发展。”我们要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首先必须强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就是力量”的观念,逐步纠正重物质资源开发,轻智力资源开发的倾向。要在下世纪中叶成为中等发达水平的国家,主要靠什么?主要靠文化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有调查资料表明,在一些经济部门,一些生产企业,甚至科研单位,对“文化生产力”的提法感到陌生,说不出子五寅卯。桃花园中人,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物质生产力、文化生产力,都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在重视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十分重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把工作重心真正移到“科教兴国”的轨道上来,在全社会形成重视“文化生产力”发展的浓烈氛围。联合国关于文化生产力的举证有四个功能型的变量:知识的创造、知识的获取、知识的传播和知识的使用。还有四个交互作用的因素:必须有一种激励的机制,因为知识实际上是人作为载体,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如何发挥,需要一种激励机制;要有一种相应的制度促进知识的流动,机构的互动,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来促进创造性思维、创造性知识的产生;第三人力和技能,实质上是人才资源开发问题;第四是信息基础设施,如网络建设,这是一个物质条件。这些都是文化生产力构成要素中缺一不可的内容,我们都应该下功夫认真对待。

二是建立起国家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知识创新体系,在机制上有所突破。不断发展文化生产力,要靠政策来鼓励,要有好的制度作保证。一个国家、一个单位单靠依赖技术引进、设备引进,或是单纯的模仿和复制是没有多少出路的,必须要建立起技术创新体系和知识创新体系,培养自己的高精尖人才,有自己的高新科技专利。本国成本地的创新能力提高了,获取或吸收他人知识的能力就越大,竞争能力也越强。然而我们的创新体系和用工制度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人才的流失、人才的浪费、人才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成为阻碍文化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从事科技工作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有149万人,总量规模与美国、日本、俄罗斯、欧盟等大体相当,倘若做到“人尽其林,物尽其用”,科技立国完全可以实现。但是我国目前的人事劳动制度滞后于社会发展,用人机制远远不适应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有些人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喊得震天响,其实不过是“好龙”的“叶公”;有的是“武大郎开店,高过我的都不要”;有的把知识分子当把伞,雨天用起来,晴天放一边。“人治”的机制为少数人说了算提供了方便,造成大量人才资源外流或闲置。凭心而论,中国人并不来,智商也不比别人低。在美国硅谷的7000家高科技公司中,有2000家是由华商创办或管理的。为什么华裔科学家在美国硅谷三分天下有其一?这些年我们培养的人才也不算少,为什么会出现“在国内开花到国外结果”的现象?我们不是要在用人机制和创新体制上好好反思吗?不向用人制度上的顽疾开刀,不打破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思维定势,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就难以形成,优秀人才就难以脱颖而出,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成了空话。

三是加大教育、科技的投入,在人力资源开发上有所突破。哈佛大学的罗伯特?巴罗等人运用新经济增长理论作调查,其结果是惊人的:妨碍穷国赶上富国的原因,主要是缺乏人力资本,即教育不发达,人才和知识不足。发展文化生产力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人力资源高素质化和经济活动的信息化,所以发展与改革教育培训事业已成为国家企业第一位的任务。我们再不能走过度开发物质资源的老路,从现在起就要加速人力资本积累,全力开通以人力资源开发为核心的新的发展道路。人的开发不足,物的开发过度,是重视物质生产力,忽视文化生产力的结果,是我国现行经济增长方式的最大缺陷。由此导致的人的利用不足和物的大量浪费、劳动力的大量失业和自然资源的消耗破坏,后果严重。加快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步伐,就必须重视对知识的投入,使知识在财富增长中所占比重大幅度增加。要尽快实现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不能只满足于兴师动众的大兵团的“人海战术”,要充分发挥高科技以一当十、“四两拨千斤”的高效能作用,严格防止不订劳动成本、不计劳动生产率、不算经济账、重复投资、劳民伤财的现象。煤矿越开来越少,石油越用越少,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知识要素本身的特点,包括它的可扩散性、可分享性、可复制性,以及不可穷尽性都使它的成本最低,效率和收益最高。我国目前经济资源使用率和投资收益率都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显承了我国用知识代管物质资源投入上具有极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为此,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改革教育、科技事业,应成为当务之急。

作者:南通市委办公室、市委研究室副主任 李昌森来源:《沿海经济》2000年第11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