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中、日、韩(10+3)合作机制
2001-04-13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并行不悖,相互促进。经济全球化推动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促进了各国人员、信息、文化的交流,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经济区域化既是经济全球化在区域范围内的一种表现形式,从长远看也是对全球化的促进。从全球范围看,区域化发展迅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已经相当成熟,非洲和拉美区域化进程加速,东盟――中、日、韩(10+3)的东亚合作机制也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著名经济学家弗雷德?伯格斯坦2001年3月在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发展论坛”发言指出:“说到国际金融,有两个组织会觉得他们在掌管大局:七国集团(如将俄罗斯算在内,是八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其实不然,至少从中期来看,世界经济格局中最重要的变化很可能来自由日本、中国、韩国和东盟十国构建的新东亚布局。贸易方面也是如此。世界贸易体系最显著的变化,特别是短期内,不太可能发生在世界贸易组织和所谓的‘大区域’,如美洲自由贸易区或扩张了的欧盟,而是极有可能来自由日本,韩国和其他东盟国家紧锣密鼓谈判中的地区贸易协定。几乎还没有引起其他地区的注意,东亚国家正聚在一起打自己的经济算盘。结果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世界正在形成一个三足格局。”伯格斯坦先生可能有些言过其实,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比较起来,东亚经济合作还差得很远,但是发展趋势却值得重视。
东亚区域合作的必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和东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东亚国家充分认识到区域合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东亚有近20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近1/3。1999年东亚国内生产总值近7万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22%。1999年东亚对外商品贸易额超过2.6万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3%左右,东亚还拥有世界一半以上的外汇储备。东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其进一步的发展既要求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更需要发掘内需,通过区域内合作增强整体竞争力。
在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中,东亚国家深刻认识到在金融全球化的时代,遇到困难以独善其身,只有协调与合作,才能抗御金融风暴和经济动荡。
从另一方面来说,东亚也已经拥有开展区域合作的一些最基本的条件:
1.东亚在冷战后保持了多年的总体稳定,和平与发展是地区形势的主流;
2.东亚内部贸易额已经占总贸易额的30%以上,区域内投资、人员往来不断加强;
3.在信息化时代和知识经济的浪潮中,东亚正在建立起新的产业循环,东亚各国都是这一链条中的一环;
4.东亚合作有着历史传统,近代以来,许多先行者和思想家作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东亚各国和人民之间思想相通,在文化和价值观方面有许多共同点;
5.东亚已经建立起一些次区域经济组织,如东盟。还有一些次区域合作,如湄公河和图们江流域合作。还有小区域合作,如新马印马泰国之间的“增长三角”等。东亚已经有区域合作的初步的经验。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国际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东亚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就必须加强区域合作。
10+3合作的由来及动作机制
东盟――中、日、韩(10+3)合作源于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1990年提出的“东亚经济集团”设想,后来改称“东亚经济论坛”。因美国反对,日本消极,论坛未能启动。东盟在1995年曼谷首脑会议上提出举行东盟与中、日、韩首脑会晤的设想。1997年底,首次东盟与中、日、韩(时为9+3,1999年柬埔寨加入东盟后成为10+3)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
东亚合作的动作机制是:
1.领导人非正式会晤。1997年底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首次非正式会晤后,又在河内和马尼拉举行了第二、三次会晤,2000年11月在新加坡举行了第四次首脑会议。
2.部长级会议。目前已启动的有外交部长会议、高官会议、财政部长会议、财政和中央银行副手会议、经济部长会议、经济高官会议。
3.第二轨道(非官方)活动有东亚展望小组会议、主要产业-商业论坛和中日韩三边政策研究机构合作。
东亚合作的目标和领域。1999年底第三次10+3领导人会晤发表《东亚合作联合声明》,提出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和平共处五次原则,《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等公认的国际原则处理相互关系;强调要推动东亚国家间的对话与合作,促进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睦邻友好。
《联合声明》明确东亚合作的重点领域是:经济、货币与金融、社会及人力资源开发、科技、发展合作、文化和信息、政治安全和跨国问题等8个领域。
经济合作方面是加速贸易、投资和技术转让,鼓励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方面的技术合作,推动工农业合作,加强中小企业,推动旅游业的发展,鼓励积极参与东亚增长区――包括湄公河盆地的发展;通过考虑将诸如建立“东亚经济委员会”以及为主要地区工业启动产业论坛的倡议联系起来,以促进民营部门更广泛地参与经济合作活动;同时,鉴于这些行动是实现了持续经济增长以及对于防止东亚再次发生经济危机所发挥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参加国同意继续进行结构改革,并加强他们之间的合作。
货币与金融合作领域是在共同感兴趣的。金融、货币和财政问题上加强政策性对话、协调与合作,初始阶段可以集中在宏观经济风险管理、加强公司管理、资本流通的地区监管、强化银行和金融体系、改革国际金融体系、通过10+3的框架,包括10+3财政和央行领导人和官员的对话与合作机制,加强自救与自助机制。
社会及人力资源开发方面是在诸种实施“东盟人力资源开发倡议”、建立“人力资源开发基金”以及“东盟社会保障体系行动纲领”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
科技发展领域是加强合作,加强能力建设,促进东亚经济发展及可持续增长。
发展合作领域是给予并加强对东盟落实《河内行动计划》的支持,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强技术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本地区长期的经济和政治稳定。
文化和信息领域是加强地区合作,向世界其他地区宣传亚洲的观点,进一步促进东亚人民之间的交流,推进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友好与和平,集中了解东亚文化的力量和优点,认识到本地区的力量部分来源于其多样性,并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努力。
政治安全领域是继续进行对话、协调与合作,加强相互理解与信息,从而在东亚地区建立持久和平与稳定。
在跨国问题上加强合作,以解决东亚各国在这一领域的共同关切。
作者:周溢潢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