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大全 > 经济学 >

论国有企业劳动力资本化改革

时间:2010-08-08 18:35来源:www.panpan.org 作者:佳宁 点击:
论国有企业劳动力资本化改革 2001-07-24 一、劳动力资本及其构成 当代西方经济学关于人力资本研究成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把人力资本当作物权,作为商品所有权关系来分析,局限在流
  

论国有企业劳动力资本化改革

2001-07-24

一、劳动力资本及其构成

当代西方经济学关于人力资本研究成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把人力资本当作物权,作为商品所有权关系来分析,局限在流通、分配、消费过程中探讨人力资本效率特征。显然,以这种方式研究人力资本存在着很大的改进余地。我们看来,①关于人力资本研究的最重要的工作,是在价值的直接生产过程中探讨其产权结构和功能,这一点恰恰是流行的人力资本理论没有理解的关键之处。因此,我们提出劳动力资本范畴,借鉴《资本论》逻辑传统,结合知识经济的时代条件,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研究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探讨人力资本的资本所有权关系。概括说来,劳动力资本就是用资本所有权界定的人力资本,是参与企业所有权分割的人力资本,是转化为财产权的人力资本。

劳动力资本范畴所概括的劳动形式,是劳动价值论所界定的平均劳动。它是特定经济中一切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基本换算单元。根据劳动力资本范畴包含的劳动价值论,不只是企业家劳动、复杂脑力劳动必须转化为资本;那些普通劳动者提供的技术劳动、熟练劳动、非熟练劳动以及体力劳动,也必须转化为资本。就劳动力资本进入企业所有权分配的权利而言,“白领职工”和“蓝领职工”应该是平等的。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白领职工”主要由思想家科学家阶层、企业家经理阶层、工程师技术师阶层组成;“蓝领职工”主要由熟练工人、非熟练工人和体力劳动者组成。在这里,具有时代特征的是思想家科学家阶层、企业家经理阶层,他们是知识经济和现代化大工业的独特产物,他们的劳动具有多重性质:

(1)他们把价值形成过程中创造性的知识劳动、管理劳动从古典时代货币资本的职能中分离出来,促进古典货币资本向纳粹的“财务资本”转化,结束了价值生产过程中“知识权威”、“管理权威”屈从于“资本权威”的“自然”状态,是消灭资本雇佣劳动自然基础的主要条件。

(2)创造性的知识劳动、管理劳动把“白领”劳动和“蓝领”劳动结合为现实的生产过程,创造特殊的协作劳动生产力,同时把社会生产和服务的过程日益转化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自觉应用,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第一生产力。

(3)创造性的知识劳动、管理劳动,是典型的二重形态的复杂劳动:一方面,处理社会财富的再生产――生产力;另一方面,处理社会关系的再生产――生产关系。因此,新经济(其主要内容是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知识劳动、管理劳动,事实上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在企业这个微观组织内的集中反映,成为影响历史进步的特殊力量。

(4)从劳动力资本的企业构成看,知识劳动、管理劳动在做出贡献和制造风险方面,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作为现实的经济当事人,知识劳动者、管理劳动者追求自己的利益;作为企业行为的主要代理者,他们必须保证股东的利益;作为企业内部的主要控制集团,他们面对一个不确定性世界,他们的创造性劳动对于企业的发展前景来说,生死攸关。因此,知识经济时代,创造性的知识劳动、管理劳动成为企业结合劳动力资本构成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功能组成。企业治理权力的安排,必须相应反映知识劳动、管理劳动的创造性和复杂性。 

二、劳动力价值资本化与法人治理结构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若从深层次的产权内容看,是劳动者社会财产权主体地位逐步确立的过程。劳动者的财产权利,可以归结为劳动者对自己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权利。因此,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其财产权内容考察,可以归结为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资本化改革。这一过程中,劳动力资本化改革具有更为根本的意义。

劳动力资本化的核心内容是,把企业职工的劳动力资本所有权,转化为职工对企业的股权。企业职工根据股权法则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成为劳动力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联合体结构,真正成为以资本权力为原则、劳动者的劳动联合与劳动者的资本联合相统一的现代公有制经济组织。这是在传统经济体制的核心动地带激发的一次产权制度的创新,由此引发的制度变迁效应,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后成功,将具有根本的、全局的意义。

劳动力价值资本化改革设想简要地概括为:在现代公有制企业内部产权安排过程中,企业职工的工资总额,必须作为资本计算,进入企业的资本存量。这部分资本同样采用股本形式。企业职工的劳动力资本股权,参与企业产权结构的内部治理。这里,企业职工是以自己的具体劳动实现对企业的投资,劳动力资本流通因而也与金融资本不同。劳动力资本股权也表现出与金融资本股权完全不同的特征:

(1)劳动力资本股权含量的大小,反映的是职工前期的劳动记录,但在现期的企业剩余中参与分配,以此激励职工现期和预期的劳动供给。

(2)劳动力资本与金融资本在企业所有权分割过程中,机会均等,一股一票,按股分红,金融资本以价值额承担有限责任,劳动力资本以剩余额承担有限责任。

(3)劳动力资本股权反映的是劳动者本人具体劳动的质和量,其价值形态在职工劳动力资本再生产过程中已经消耗掉了,劳动力资本股权本身已不包含任何价值量,仅是职工对企业剩余索取权、剩余控制权的单纯凭证,是一种身份股权,它只能由职工本人行使,不能上市交易。

(4)资本化劳动力的价值含量,唯一可能的评价机制是劳动力市场。因此,可以假定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是完善的,一个人所拥有劳动力资本的含量,应该体现在工资上,更高的工资只能依赖于劳动力资本的积累和改良。

由此可见,在现代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劳动力的资本化过程,在消费和流通领域开始,在生产领域形成其资本形态,在分配领域体现其资本含义。连续的循环形成劳动力资本的周转。每经历一次循环,劳动力资本都发生质的改变和量的积累。不断的循环和周转形成劳动力资本的进化和积累。

我们认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要取得最后成功,必须按照劳动力资本化逻辑,深入改造现行《公司法》,重新界定现代公有制企业产权结构及其表现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了在价值的直接生产过程中比较纯粹地讨论劳动者劳动力资本的权利,这里假定,劳动力资本股东只投入劳动力资本,金融资本股东只投入金融资本。同时还假定现行《公司法》界定的金融资本权力原则可以基本适用。我们认为,《公司法》需要进行基础性的重大改造,即劳动力资本权利进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现行《公司法》界定的金融资本权力原则的基础上,我们对现代公有制企业中的劳动力资本股权,作如下赋义:

(1)现代公有制企业,在这里被理解为劳动力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联合体结构,劳动力资本股东大会和金融资本股东大会,联合行使企业所有权,劳动力资本董事会与金融资本董事会联合组成企业董事会,作为职工和金融资本股东资本权力的代理机构。

(2)为了防止资本权力行使过程中不规范行为的发生,劳动力资本董事、监事和金融资本董事、监事,可以参照企业资本构成中劳动力资本和金融资本比例事先确定,单独选举。这里的不规范行为主要指,股份有限公司条件下,投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劳动力资本股东针对金融资本股东的合谋行为;有限责任公司条件下,可能发生的金融资本股东针对劳动力资本股东的合谋行为。

(3)劳动力资本股东大会、金融资本股东大会及其联合代理机构――企业董事会、监事会,行使企业法定治理权力。现有职工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构――工会的职能,可以交割于劳动力资本股东大会及其代理机构――劳动力资本董事会执行,工会机构撤消。这是解决现行公司制度中“新三会”与“老三会”矛盾的根本途径。

(4)如果把企业公积金界定为金融资本在市场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改良基金和保障基金,那么,企业公益金的经济性质,可以界定为劳动力资本在市场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改良基金和保障基金,其提取方式,应该由劳动力资本股东大会和金融资本股东大会谈判决定;其使用方式,应该在《公司法》规范下,由劳动力资本股东大会决定。

(5)企业内部的知识劳动、管理劳动,代理行使的既是劳动力资本权力,又是金融资本权力。因此,高级“白领”劳动者劳动力资本的投票权,也应该相应地分解为两部分,其构成比例相同于企业资本构成中劳动力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比例,可以分别称之为劳动力资本投票权和金融资本投票权,分别参加劳动力资本股东大会和金融资本股东大会的表决。

这样,在劳动力资本化逻辑中,劳动力资本与金融资本,就以资本权力为原则统一起来,形成现代公有制企业中劳动与资本的合作关系、联合关系。这同时也意味着,不仅要彻底检查古典和新古典的私人资本雇佣劳动的企业模式,而且,也要彻底检查传统公有制企业中国有资本雇佣劳动的企业模式。我们也是以此来探讨当前国有企业改革问题。

三、国有企业劳动力资本化改革

劳动力资本作为生产过程的功能性要素,其配置效率只有通过劳动力资本化的法人治理结构才能得到适当评价。以劳动力资本化逻辑思考当前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可得出以下结论。
1.国有企业职工收入的规范形式

(l)职工劳动力商品价值收入――工资。这是按劳分配机制。职工劳动力作为商品,其价值大小是由劳动力市场调节。工资作为职工劳动力价值大小的尺度自然地成为职工收入来源之一。

(2)职工劳动力资本要素收入――劳动股息。这是按要素分配机制。职工劳动力作为企业价值增值过程的功能性要素,应该和其他形式的生产要素一样,分割一部分剩余价值。劳动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其价值含量的大小,应该以市场为机制,以当年工资量的余额计算。劳动力资本要素收入社会地成为职工的收入来源之一。

(3)职工金融资本要素收入――金融资本股息。随着企业再生产的不断进行,必然发生职工个人的资本积累。工资收入、劳动股息收入的初次分配必然向再次分配和资本积累转化,职工从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中得到的收入将形成自身独特的循环和积累,其结果就是,职工个人成为企业金融资本的投入者。金融资本股息收入成为职工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当企业的经济规模和规模经济不断扩大,职工金融资本要素收入也会越来越大。

根据以上分析,国有企业职工经济收入分割为三个部分:工资收入――按劳分配收入,劳动股息收入和资本股息收入――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这里暗含的一个理论结果是,实现按劳分配收入和按要素分配收入相结合的企业制度,只能是以劳动力资本化和职工持股为主要特征的现代股份制。国有资本雇佣劳动的传统国有制就合乎逻辑地、自然而然地被扬弃了。

2.国有企业资本积累及其性质

以职工劳动力资本化为原则反思国有资本的历史,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1)国有企业创业资本由国有资本转化而来,这重转化是适应当时具体历史条件要求的理性选择,因而是必要的,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

(2)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使国有企业长期在国家预算框架内运行,其产品、资金、资本、经营利润、收入分配服从国家计划和“平调”政策调节,一方面造成国有资本积累的规模和速度无法精确计算,另一方面造成国有企业职工创造的价值无法准确估价。国家在广大范围内调节国有企业资本积累和收入分配的同时,不得不承担国有企业生存的责任,国有企业不可避免地发生预算约束软化和经济行为的普遍低效率。

(3)从理论方面考察,国有企业的建立和运行,始终没有明确其价值生产过程中广大职工的财产权问题。国有企业职工的劳动力和生产要素处于分离状态,国有资本雇佣劳动的异化性质没有改变。这样的国有制仍然是陈旧的国有制,其权宜性制度安排的性质非常明显。

(4)从实践方面考察,国有企业职工的劳动力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评定和回报。长期以来,低工资、高积累发展模式,企业剩余、职工收入在广大范围内再分配,使广大职工正常工资收入的相当部分转化为国有资本积累和国家财政收入。职工劳动力,特别是提供复杂的、创造性劳动的“白领”劳动力仍然是商品,而且是不足值的商品,按劳分配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

(5)从职工劳动力资本化原则出发,反思国有企业发展的历史,不仅职工工资收入的较大部分转化为各种形式的国有资产,而且,职工全部劳动力资本要素收入、金融资本要素收入也转化为国有资产,没有体现现代公有制经济按要素分配的原则。

(6)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职工的劳动收入中,国有企业职工处于事实上的最低水平。

因此,如果说国有资本的建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必然性,是必要的;那么,国有企业在以后的发展中,固守其企业制度的旧有形式,企业职工终究是无产者,则是不必要的。因此,当前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在深刻改革国有制的同时,需要充分保证广大职工劳动力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权利,建立现代股份制。

3.建立现代股份制度

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是建立现代股份制度。现代股份制产权结构的现代性,主要体现在:

(1)基础结构的多元性。现代公有制企业就其本性而言,股权结构必须实现最广泛的多元化,从而成功地驾驭商品市场、服务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运行。个人股权、机构股权、国有股权以及各种形式的国际资本参股形成的混合所有制,是其基本形式;商品、服务和资本市场的大中型工商、金融企业是其主要持股主体;资本构成的社会化、国际化是其主要特征。广泛的多元性在本质上没有边界,可以向现有的一切产权组织形式开放。因此,它必然要求彻底的开放性。

(2)职工持股的广泛性。这里假定,现代公有制企业内部分配制度已经实现完全的企业化和市场化,以业绩论英雄、根据产出确定收入回报的分配制度已经规范运行。那么,职工持股,首先是指劳动力资本持股,其次是指劳动股息收入持股,再次是劳动股息收入积累――金融资本持股。前面的分析已经说明,知识劳动者、管理劳动者由于其劳动所固有的稀缺性和重要性,将不可避免地成为职工持股过程中具有时代意义的重要主体。为了激发职工现期和预期的劳动投入,这些股权可以设计成各种期权形式。以劳动力资本化为原则的职工持股和股票期权,必定是现代公有制企业产权结构的最主要特征之一。

(3)股权性质的流动性。由于平均利润率、平均工资率的作用,由于职工就业偏好、投资偏好、消费偏好的多样性,也由于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实体商品市场以及整个市场体系的自组织作用,现代公有制企业的股权必定始终处于流动状态。这一属性,既是市场机制、现代股份制度发挥作用的结果,又是市场机制、现代股份制度发挥作用的内在条件。

(4)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性。现代公有制企业的典型形式是现代股份制,即新型的股份有限公司。它不是现行《公司法》所界定的股份有限公司,而是以劳动力资本化为条件的股份有限公司,即运用劳动力资本化原则改造过的新型《公司法》所界定的股份有限公司。现代股份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经济基础是劳动力资本股权和金融资本股权的联合,企业董事会决策模式也是以劳动力资本股权与金融资本股权的联合为基础。为此,理论上需要改变传统的古典和新古典的经济学逻辑,实践上需要改变长期以来被沿用为惯例的“资本雇佣劳动”的传统,同时要彻底摆脱企业战略决策应为金融资本股东利益单向服务的意识形态,摆脱形形色色的潜在和隐在的传统资本主义控制。

如果说市场化改革早已成为现阶段国有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它回答的是传统经济体制的去向问题,那么,传统经济体制的核心要件――国有制,将按照什么样的路径演化,支配这一演化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则是一个有待于回答的问题。我们认为,劳动力资本化逻辑揭示的一般规律――现代股份制,更有说服力。这也是我们全部分析的最后结论。

作者:李 涛来源:《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6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