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大全 > 经济学 >

海南:洋浦开发区缘何8年“开而不发”?

时间:2010-08-08 18:37来源:www.panpan.org 作者:panpan 点击:
海南:洋浦开发区缘何8年“开而不发”? 2001-06-25 举世瞩目的洋浦开发区拥有这样好的条件,却为何经历8年“开而不发”呢? 尽管洋浦的管理者不想纠缠过去的历史,但是,在记者
  

海南:洋浦开发区缘何8年“开而不发”?

2001-06-25

举世瞩目的洋浦开发区拥有这样好的条件,却为何经历8年“开而不发”呢?

尽管洋浦的管理者不想纠缠过去的历史,但是,在记者面前,一往情深的当地投资商却更多是以过去所见作对比,而对未来充满信心。

1992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洋浦经济开发区。当年8月18日,海南省政府与熊谷组(香港)有限公司签订了《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国有土地的使用权出让合同》,31平方公里面积的洋浦开发区中,有27.353平方公里土地的使用权一次出让给外商,期限为70年,期满还可续期,从而开创了新中国第一次由外商大面积承让与开发经营土地的历史。

这一项目的目标是,用15年左右的时间,将洋浦开发区建成一个公用设施完善的,以外向型工业和出口加工业为主,同时发展对外贸易和转口贸易、港口、仓储以及金融服务等行业的对外开放经济区。开发区全面建成后,规划常住人口为25万人,暂住人口为15万人。

开发区内的一切基础工程和公用设施全部由土地承让者负责,工业项目的招商、投资与建设经营,也基本上是以其为主体。洋浦出让土地面积之大,出让时间之长,而且全部由外商成片开发经营,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从未有过的特殊尝试。

熊谷组获得了土地使用权后,随即与5家内地、港、台企业联合宣布注册组成海南洋浦土地开发有限公司。其股东构成是,中国工商银行海南信托投资公司占股16%,中国银行海口信托咨询公司占股14%,交通银行海南分行占股5%,香港荣高贸易有限公司占股20%,BUT-TERFIELD PROFITS LIMITED(属台湾大中华集团有限公司)占股5%。最大的股东是熊谷组(香港),控股30%。

由6家股东组成的土地开发公司法定股本30亿港元,注册资本10亿港元,是开发区投资开发的主体,计划15年内分3期投入180亿港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土地经开发后转让给国内外企业使用,使用期限亦为70年。外商成片开发经营洋浦的帷幕由此全面拉开。 

海南省政府同时成立了级别属厅局级的洋浦开发区管理局,作为省政府的派驻机构,统一行使开发区的行政管理权。

管理局与土地开发公司的关系是:前者统一行使开发区行政管理权,后者完全享有区内土地成片开发的经营自主权,并自担投资风险。外商与其他企业的关系是商务关系,外商将土地的余期使用权再转让时,需经开发区管理局办理过户手续,发给土地使用权证。

正因为这种由外商大面积成片开发经营,属于空前未有的新生事物,所以,它引起了海内外人们的热切注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招致了许多非议与疑虑。

担心的问题主要有四:认为土地出让价格过低(2000元/亩);害怕外商承包开发经营赚钱太狠;忧虑开发区搞不起来,出让的土地“晒太阳”;担心洋浦管理局承包开发企业关系不好处理,两套班子相互扯皮,对投资环境和经济建设不利。

因此,在不少人的目光中,洋浦也就带有“开发区试验田”的性质。而洋浦也一直在开发过程中探索前进的道路。

开发如期进行,招商轰轰烈烈展开,洋浦进入了大规模的开发时期。

其时,熊谷组也雄心勃勃,在洋浦开始了可升降波音737飞机机场的勘探工作。但是,在当时全国一片房地产热的影响下,洋浦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最高潮的时候,在洋浦注册成立的公司多达8000多家,土地转让价格高达300多万元一亩。然而遗憾的是,这些企业大多只是想“吃”政策的一些公司。

毕竟,熊谷组(香港)擅长在建筑业,缺乏招商引资办大工业的经验。更为重要的是,土地使用权持有者的立足点,还是放在地产经营上,瞄准的是土地利润。不明晰的产业定位,使洋浦的招商与开发带有盲目性。

在土地需求最高潮时期,洋浦显得“供不应求”。土地供应商的“眼角”也非常高。当地人说,当时除地价暴涨外,一般手里只有三、五千万资金的人,别想在这拿得到土地。不少真正想办实业的投资者因此被拒于门外。

由于洋浦绝大部分土地的使用权在开发商手里,代表省政府行使行政管理权的管理局对开发商合法的商业行为无法进行干预,只能心里干着急,这就是当地投资商常提起的“两张皮”的矛盾。

洋浦开发在上世纪90年代初达到最高潮。开发商在当时转让出去的土地,一种说法是4平方公里,另一种说法是1平方公里。不管何种计算方法,真实的情况是,由开发商控制的土地被套住了,当初设在港口隔离区内的繁华商贸街留下了一座座烂尾楼和一个个大水坑。

这场虚火,在宏观调控银根收紧之后终于熄灭。洋浦错过了上好的发展机遇。最低潮时期,在管理局里工作的8位博士走了7位。

尽管洋浦管理局人士不愿提及,但是,记者从其散发的宣传材料上发现,洋浦的土地开发商已经进行了重组,熊谷组(香港)的股东地位被中国光大集团取代。

土地开发有限公司还是由6位股东组成,最大股东是光大集团,控股30%,其余5家成员单位与所占权份比例不变。

据有关人士透露,熊谷组(香港)投资建成的第一期31万千瓦的发电厂转让给了海南省电力总公司。其在开发区内落成的34层写字楼与28层的公寓大楼也告易手。

种种迹象表明,在开发最低潮时期,熊谷组(香港)退出了洋浦开发。 

来源:粤港信息日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