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推进经济国际化进程的七大战略
2001-04-30
江苏省深入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富民强省、争取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主动适应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高层次上加快发展开放经济,在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国际接轨上努力争取走在前面,尽快形成对外开放的新优势,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迅速提高江苏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
一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确立与经济国际化相适应的观念。新一轮的开放呼唤新一轮的思想解放,从适应新一轮开放的需求来看,必须在全社会树立和强化四种思想观念:首先是在挑战中抢抓新机遇的观念,其次是全面开放、公平竞争的观念,再就是在竞争中求发展、求超越的观念,还有亲商和为纳税人服务的观念。
二是熟悉世贸组织规则,全面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法规调整。经济国际化,最根本的是要求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与国际接轨。入世后,相对于市场和企业受到的挑战而言,政府受到的挑战更大、更直接。目前,江苏在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上还有许多方面不适应世贸组织的规则,全省要加快体制创新的步伐,尽快建立起既符合国际惯例和世贸组织规则、又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三是有效利用过渡期,迅速提高相关产业、产品的竞争力。产业、产品竞争力的提高是应对入世挑战的基础。世贸组织给予发展中国家一定的过渡期,这既是逐步走向全面开放的准备期,也是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的适应期。要有效利用这一条件,做好强身固本的工作,把发展开放型经济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带动结构优化升级。
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要抓好当前引进海外投资的两个重大机遇作为重中之重。一个是抓好台资大举进入的机遇。另一个是跨国公司抢滩中国市场的机遇。有步骤地在金融、保险、教育、科研、医疗、体育、电信、内贸、旅游及社会福利事业领域扩大利用外资,搞好南京、无锡、苏州工业园服务业对外开放试点,争取形成服务业利用外资的先发优势。
五是以增强创新、集聚、产出功能和形成个性特色为重点,再创开发区建设新优势。随着入世的临近和国家政策的调整,开发区建设的当务之急是要加快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步伐,增强创新功能。作为改革开放的超前试验区,开发区必须遵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率先建立廉洁高效、动作规范、公开透明,真正与国际接轨的新型管理体制,为全省的改革探索经验,提供示范。
六是发挥全省比较优势,大力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抓紧制定有利于“走出去”的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培育一批具有跨国经营能力的企业集团,支持有竞争力的各类所有制企业到海外投资办厂,将江苏有比较优势的轻纺、家电等产业向外扩展带动出口。要重点建立几个相对集中的境外投资和加工贸易区,构建海外经贸和投资服务网络,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海外企的管理。
七是高度重视国际经营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构筑人才高地。国际竞争的核心是科技,赢得竞争的关键在人才。要进一步研究并落实培养、引进、用好各类人才特别是高级专门人才的政策措施,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以优良的创业环境、优厚的生活待遇引人留人。
作者:高峰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