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大全 > 经济学 >

中外合资企业文化差异:冲突与融合

时间:2010-08-08 18:40来源:盼盼的家园 作者:皮毛 点击:
中外合资企业文化差异:冲突与融合 2001-07-16 合资企业不仅是中国利用外国资金的基本形式,也是中国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重要渠道。但是,必须看到由于中
  

中外合资企业文化差异:冲突与融合

2001-07-16

合资企业不仅是中国利用外国资金的基本形式,也是中国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重要渠道。但是,必须看到由于中外合作双方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社会政治法律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由此而形成的经营理念、管理决策思维、企业行为方式等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管理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正确认识中外双方的文化差异,努力搞好不同文化的融合,消除管理冲突,对促进合资企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不同文化背景特别是中西文化背景带来的差异,在合资企业管理中有多方面的表现。概括来说,这些差异主要有:

(一) 价值观方面。价值体系的核心构造不同,表现为人格取向中的文化冲突。

以中国、日本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是以儒家伦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这是一种以农民社会为主体的农业文化,又是以宗法血缘关系为根基的宗法制度文化;以欧美等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是在古代希腊文化和犹太基督教文化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平民为主体的商业社会文化和市民社会文化。因此,东方文化发展取向是重群体、重道德、重实用,西方文化发展取向则侧重个体、重科学、重思辨。这两类不同性质的文化系统决定了东西方人格特质构造和发展取向的整体差异。

东方人格体现的是长期农业文化积淀而成的人际角色认知、行为模式。个性需求以及自我价值取向。它的基本特征是:较强依附性和内向型;以自然之和谐为真;以人际和谐为善,以天人之和谐为美;注重行为的节俭、封闭、悠闲;突出以家庭成员为中心。西方人格是在西方宗教文化、商业文明熏陶下形成的价值观、社会心态以及行为模式等性质的综合体。它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强烈的自主性和个人主义体验;具有明显的外向开放色彩;体现了社会互动中的平等和民主模式。

(二) 管理模式方面。市场体制不同,表现为经济模式中的文化差异。

英美式市场经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和日本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三种代表形式。这些不同的市场经济模式隐含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基于价格取向的不同,美国和英国的市场经济被称为个人资本主义,日本和德国的市场经济被称为社团资本主义。两者的基本区别是,前者强调个人价值,强调企业的最大利润,强调消费者经济学;后者强调社团价值,强调企业的感情投资,强调生产者经济学。

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跨国公司最充分地体现着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跨国公司通常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全球经营战略更为其提供了发展机会。但由于战略目标与实施行为的矛盾,常常使跨国公司全球战略陷入困境。多元的、遍布确定的国际文化环境和文化摩擦,是导致跨国公司市场机会的损失和低效率的根本原因,从而难以实现预期收益。跨国面临的文化困扰,或由于管理者忽视文化摩擦,而使得跨国公司全球战略遇到障碍。某一决策在理论上无可挑剔,在实施中却遇到重重阻碍;同一决策,在甲贯彻实施效果颇佳,在乙地却未必得心应手。或者是因为文化造成的摩擦难以通过产品多样化、组织结构复杂化等经营策略来克服,文化造成的偏差只能通过调整文化来纠正。

(三)组织结构方面。从层级制度上看,表现为组织设计中的文化冲突。 企业组织设计中的文化因素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明确个人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保持一定的权力距离。二是建立适当的管理控制系统,正确地评估个人的努力程度。在权力距离较大的组织中,个人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那么重要,集体主义倾向占主导地位。在这种文化氛围下,组织的评估体系和方法是由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建立起的是以团体为单位的培训和奖励机制,每个成员都将自己看作是协作体内的组成分子,与其他成员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相反,在权力距离较小的组织中,个人主义的倾向要求业绩评估必须以个人的行为、效率和成就为基础,充分肯定对个人组织的贡献。

在组织设计时,一些外商企业常常为精心设计的目标落空而迷惑。殊不知,外商企业的经营绩效不仅取决于自身战略计划和组织的性质,而且与所在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化亦有密切的联系,不同民族的工作动机和价值观直接影响着海外投资绩效。欧洲人注重权力和地位,美国人欣赏创新精神和成就,日本人则崇尚团队精神和协调。有关研究还表明: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的价值取向会发生变化。在经济困难时期,个人更乐于接受权力主义或家长式的渠道;而在经济繁荣时期,人们则倾向于要求公平与民主。集体主义文化使得
企业能够采取联合式的国际竞争策略;而个人主义导向的公司往往在强调个别公司利润最大化的基础上参与竞争,很少和其他公司联合,甚至政府通过制定反托拉斯法来限制企业之间的合作。例如,日本企业强调合作精神,企业从原料提供到产品销售都是稳定的协作,这实际上是一种非价格贸易壁垒,它能有效地阻止外国竞争者的进入。美国企业则没有这种相互依赖的联系,个人主义文化决定了他们通过革新和创造来提高产品质量并赢得竞争,与协作相比较,更希望个人的智慧、技能和贡献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回报。这就是说,具有技术和产品质量的优势的企业进入美国市场比进入日本市场要容易。

(四)管理文化方面。决策思维与模式不同,表现为经营管理中的文化冲突。 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企业中人的地位和作用经历了三次飞跃:从追求物质经济利益的经济人到处于社会关系中的社会人,再到受价值观念所支配的文化人。所有优秀的企业无不重视企业文化以及作为企业文化主体的人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

东方文化如行云流水,是世界最容易存活的文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的适应性强、灵活性强。但是,过于灵活的必然结果是不重视正式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环境变化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因时制宜。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制度往往不受企业管理者重视。企业管理者对制定制度毫无兴趣,即使执行正式的制度时,也常常因所谓特殊情况或特殊需要而被“灵活”放弃。正式制度的作用被弱化,只能依赖于“人治”。这样,企业管理者个人在道德、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的水平就决定了企业的成功或失败。衰败的企业因更换某个领导人就可能使企业变得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反之,成功的企业也可能因领导人的调整而陷入困境,一人兴厂一人败厂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

西方文化则以制度为基础,企业管理追忆讲究原则追求效率,但是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

第一,企业高层决策、经营理念文化的融合,就是双方在经营宗旨、经营目标、经营观念、决策思维。决策模式等多方面进行渗透与融合,力求使双方达到经营目标一致,经营理念相融,决策思维相通,决策模式符合客观实际。

第二,企业中层管理文化,包括管理思想、管理方法滑理模式、管理风格等多方面的融合。

合资企业外方管理人员大多在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成长,而且还保持着与国外母公司的联系,他们大多有一整套适应市场要求并反映时代变更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这就要求中方管理人员摒弃保守心理,对有用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虚心学习,大胆吸收。

总之,要通过双方观念上的互补、制度上的共建,方法上的互学,机制上的互鉴,形成制度规范、观念新颖、方法科学、机制灵活的管理体制。实现在决策上自主,经营上完全受市场的引导,产品上形成自身特点,企业形象上为广大消费者所称道,关税上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形成规范的在岗培训与个人职业发展计划以及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第三,企业大众文化的融合,包括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生活及行为方式等多方面的融合。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着灵魂作用。合资企业的企业文化是中外文化融合的内在统一与外在表现,中外文化多方面融合则可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而得以最高形态的实现。

合资企业要以实现中外文化的融合为宗旨,以实现双方的良好合作为目的,充分把握好中外文化的共性和个性、优势和劣势,吸收双方文化的精髓,做到“取长补短,共同吸收,开创特色”,注重结合企业实际,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生产经营组织、技术、产品和管理等多方面组成的整体文化;形成企业统一的经营理念,统一的企业宗旨和企业目标,统一的管理思想,统一的企业伦理道德与行为规范,这样不仅能消除中外文化的差异与冲突,而且能更好地融合这种差异,形成共同的奋斗目标,和谐的工作氛围,较强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从而实现双方的良好合作。

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形成规范的在岗培训与个人职业发展计划以及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第三,企业大众文化的融合,包括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生活及行为方式等多方面的融合。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着灵魂作用。合资企业的企业文化是中外文化融合的内在统一与外在表现,中外文化多方面融合则可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而得以最高形态的实现。

合资企业要以实现中外文化的融合为宗旨,以实现双方的良好合作为目的,充分把握好中外文化的共性和个性、优势和劣势,吸收双方文化的精髓,做到“取长补短,共同吸收,开创特色”,注重结合企业实际,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生产经营组织、技术、产品和管理等多方面组成的整体文化;形成企业统一的经营理念,统一的企业宗旨和企业目标,统一的管理思想,统一的企业伦理道德与行为规范,这样不仅能消除中外文化的差异与冲突,而且能更好地融合这种差异,形成共同的奋斗目标,和谐的工作氛围,较强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从而实现双方的良好合作。

作者:安鸿章 吴江来源:《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年第3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