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大全 > 经济学 >

天津:离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有多远?

时间:2010-08-08 18:44来源:盼盼的家园 作者:味精 点击:
天津:离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有多远? 2001-08-23 1997年底,中央宣布了对天津的城市定位:“天津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努力建设成为现代化港口城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
  

天津:离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有多远?

2001-08-23

1997年底,中央宣布了对天津的城市定位:“天津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努力建设成为现代化港口城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1998年初,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张立昌在当地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要力争把天津建设成为现代化港口城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成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之一。几年过去了,这个我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发展得究竟怎样了呢?

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天津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实施全面上水平和跨越式发展战略,使国民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从1992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12.1%,其中“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1.3%,比全国“九五”期间年均增长水平高3个百分点。2000年经济总量增加到1639.4亿元,比1990年翻了两番半。“九五”期间一、二、三次产业发展加快,分别增长5.2%、 11.3%、12.2%,三次产业比重由1995年6.9:54.5:38.6,到2000年发展为4.48:49.5:46.02。200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754.42亿元,超过工业增加值,这表明天津经济结构由长期以工业为主,开始转变为二、三产业双轮驱动,昔日的老工业基地正在向现代经济中心发展。 

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天津下大力量抓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使经济运行质量有了很大提高。这些年,天津一方面千方百计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一方面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总量虽比不上几个大城市,但投入产出率有较大提高。“九五”期间共投资2613亿元,新增国内生产总值720亿元。2000年全市财政收入244.81亿元,比1995年翻了一番,5年年均增长15.9%,比国内生产总值增幅高4.6个百分点。 

进入新世纪,天津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2001年上半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35.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比全国增幅高4.1个百分点。完成财政收入15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6%,高出国内生产总值10.6个百分点。其中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9%,相当于全市地方财政80年代平均一年的收入。 

嫁接改造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天津作为我国重要工业基地之一,面对国有老企业多、技术落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从90年代初开始,发挥自身优势,吸引利用外资对国有工业企业进行了嫁接、改造、调整。他们在实施这项战略时非常注重结构和技术的升级,不能在技术上做到高人一筹、领先一步的项目,宁可不上也不欠账。同时,更多地吸引国外经济和技术实力都很强的跨国公司进津,使引资与引进技术和管理同步,做到嫁接改造一个项目,形成一个拳头产品,带动一个行业,救活一批企业。据统计,从1994年到2000年7年间,天津完成嫁接改造国有工业企业项目811个,共投资70.7亿美元,其中外方投资49.3亿美元,天津用土地、厂房和设备等投资21.4亿美元,平均1美元国有存量资产吸引来境外资本2.3美元。 

天津还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九五”期间投资1077. 8亿元,完成474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结合嫁接和改造,同时推进工业战略性调整,以发展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打破界限抓重组,推倒‘围墙’搞调整”,促进优良资产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集中,培育壮大了十个大工业集团和一批控股公司,放开搞活了中小企业。 

实践证明,嫁接改造调整是天津工业发展的成功之路。现在的天津工业结构优化了,整体素质提高了,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增强了。天津把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嫁接改造调整一遍,从1994年开始到2000年基本完成,大体用了7年时间,这期间天津工业总产值由1754亿元增加到2582亿元,年均增长16.9%;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国有大中型企业资产负债率由74.2%下降到了63.7%,下降了10.5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了整体扭亏为盈。新的工业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电子信息、汽车、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石油专用管材和高档金属制品、石油海洋化工和精细化工五大产业迅速崛起,其中电子信息业成为在全市工业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第一大支柱产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居全国同行业之首。摩托罗拉手机、夏利2000、高档石油套管、全信号液晶显示器、镍氢和锂离子电池、环球磁卡等一大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备受用户青睐,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4年的8.8%到2000年提高为23%。今年上半年,天津工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27.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2.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总产值1356.1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2%。 

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 

这些年,天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形成了以滨海新区为龙头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推动了对外贸易,扩大利用了外资,使天津经济在更大程度上融入了世界经济发展中。 

据天津市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九五”期间,天津外贸进出口完成586亿美元,相当于“八五”的3.4倍,其中出口完成297亿美元,相当于“八五”的2.8倍,年均增长22.6%。累计直接实际利用外资121.32亿美元,比“八五”增长2.6倍,位居全国前列。到2000年末,累计到天津合资合作的境外企业达13500多家,其中有世界500强中的67家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减速的不利情况下,天津今年上半年完成外贸出口和直接实际利用外资仍保持较高的增长,增幅分别达到20.2%和28.4%。 

1994年,天津提出用10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经过7年多时间的建设和发展,滨海新区按照外向型、多功能、高技术的发展方向,比较好地发挥出了港口、保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同在一区的优势,初步建设成为国际化程度高、技术含量高、聚集效益高的现代化工业基地,成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的标志区。7年来,滨海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一直保持在20%以上,外贸出口年均增长30%以上。出口额占全市出口额比重现已超过40%。滨海新区不仅成为天津对外开放的“窗口”,也给环渤海地区和北方省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入区的外资企业多达6000余家,吸引外资170多亿美元。来自国内其他地区的企业有几百家。为适应滨海新区的发展需要,近来一批新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启动建设。建设完成以后的从天津市区到滨海新区长45公里的铁路线、宽2600米的海河入海口高架桥、年吞吐量超亿吨的新港南疆人工港等,都非常有利于滨海新区今后更快更好地发展。 

有关经济专家认为,8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开发和90年代长江三角洲的开发,带动了华南、华东地区的经济腾飞,在新的世纪,天津滨海新区的高速发展,将很有可能带动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崛起,推动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 

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计划经济时期,天津在城市建设上欠账比较多。进入90年代,在1976年地震后恢复性建设和城市改造的基础上,天津按照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的标准,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 

“九五”期间,天津完成城市电网改造、电厂与水厂工程、引黄济津、陕气进津等大型设施建设,基本结束了天津供水、供电、供气紧张的局面。建立以港口为龙头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天津港和天津机场扩建工程、城际间高速路相继建设,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日臻完善。天津港货物年吞吐量突破亿吨,集装箱运量达到170万标箱,改扩建后的天津滨海机场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客运机场和最大的航空货运中心,年货运量近3亿吨。京津唐、京沪、京保、京沈、京福、112国道高速公路天津段的建成,加快形成了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高速公路网络。建设现代化的通讯体系,形成了连接世界156个国家和地区,国内700个城市的高效、便捷的通讯网络。到2000年,通讯光纤干线长达7000多公里。新建改建道路35条,建设完成18座重点桥梁,以“三环十四射”为骨架的城市道路网络不断完善。启动建设中央商务区和中心商业区,扩建改造后的和平路商业金街、滨江道商业街成为天津商业繁华的标志性区域,整修一新的津河和卫津河成为新的城市景观。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天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增加群众收入,努力改善生活环境,提高文化品位。 

从1990年到2000年,天津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1522元和1069元增加到8141元和4370元,各增长5.3倍和4.08倍。消费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穿用商品和服务性消费比重提高,吃的商品下降,恩格尔系数由60%以上下降到40.1%。特别是居民住房条件发生很大变化,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市区成片危陋平房改造任务基本完成,110多万居民迁入新居,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由6.7平方米增加到13.8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由12.04平方米增加到23.61平方米。全市环保绿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园林绿地面积达到7000多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5%,人均公共绿地由2.2平方米增加到5.4平方米。城市热化率由10.3%提高到57.6%,气化率由83%提高到95%。教育消费大幅度上升,去年比九十年代初增长一倍以上。建设完善全市各种
体育文化和生活娱乐设施,推动群众性体育和文化活动空前活跃,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十五”天津将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天津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今后五到十年,天津要完成三大历史性任务,就是要把天津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之一。 

天津的有关官员表示,“十五”期间,天津的国内生产总值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财政收入的增长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九五”水平。为实现这一目标任务,天津将动员各方面力量,抓好经济发展的三件大事:一、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优化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区域经济布局结构,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重点发展壮大信息、汽车、商贸流通、金融、房地产五大支柱产业。加快实施工业东移战略,优化城乡经济布局。进一步加快滨海新区建设,继续推进港口、保税区、开发区一体化发展,形成新型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和北方最大的对外开放窗口,成为对加快发展环渤海和北方地区有一定带动作用的新经济区。 

二是技术创新。千方百计增加科技投入,建立支撑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核心技术开发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三次产业的技术水平。开发和储备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成果,加快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形成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高科技企业集团,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步伐。 

三是增创对外开放新优势。抓住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拓展利用外资的领域,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水平。实施以质取胜,多元化开拓市场战略,扩大出口。同时,加快建设和完善各类市场,增强商贸集散功能和资金融通功能,继续搞好旧城区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大力改变城市面貌。 

天津市委书记张立昌说,经过“十五”期间的发展,天津将成为我国北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的枢纽和繁荣发达的商贸金融中心,成为我国北方走向世界和世界进入中国北方的“绿色通道”。未来的天津,将是经济发达、商贸繁荣、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