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大全 > 经济学 >

日本经济复苏及其与东亚经济的互动关系

时间:2010-08-08 18:48来源:盼盼的家园 作者:皮毛 点击:
【摘要】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经济和东亚经济形成了紧密的互动关系。目前日本经济开始复苏,东亚经济也已从金融危机中挣脱出来。日本“久病初愈”,希望重振雄风;东亚地区“
  

【摘要】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经济和东亚经济形成了紧密的互动关系。目前日本经济开始复苏,东亚经济也已从金融危机中挣脱出来。日本“久病初愈”,希望重振雄风;东亚地区“劫后余生”,更需要重整旗鼓。双方的经济互动关系犹存。可以预料,日本与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将有一个大的发展。

日本虽然早已在经济上“脱亚入欧”,但它毕竟还是亚洲社会的一员,特别是与东亚地区(指中国、“亚洲四小龙”、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九个经济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85年西方五国“广场协议”以后,随着日元的升值旧本开始扩大对东亚地区的进出口贸易,特别是扩大了向这一地区的直接投资,大有“离欧返亚“之势。近年来,日本对东亚地区的贸易量,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均已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四成以上,对这一地区的直接投资已占到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五分之一左右。可以说日本和东亚地区之间在经济上已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日本经济的景气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东亚地区的经济状况的好坏也自然会影响到日本经济的发展。本文拟对90年代日本经济的萧条和目前的复苏及日本同东亚经济的互动关系作一简要分析。

90年代日本经济大萧条与近期的复苏

创下战后高速增长奇迹并一直风光的日本经济,在细年代骤然跌入“冰川期”。自1992年以来,除1995、1996年两年之外,一直是零增长或负增长。特别是1997、1998年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创下了战后日本经济史上的最坏记录。除贸易黑字仍保持增长势头外,生产、消费、劳动就业及设备投资等各项经济指标几乎都处于停滞或倒退状态(见表1)。日本经济陷入了战后时间最长、最严重的萧条之中。



日本的这次世纪末大萧条可以说是各种矛盾的总爆发。从近因来看,祸起于“泡沫经济”的崩溃。由于“泡沫经济”留下的“祸根”――不良债权未能得到及时处理,从而引发金融危机。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到实体经济,最终导致总体经济的萧条。从远因来看,是由于“制度疲劳”,即日本旧的经济体制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要求,而当局又在改革上步履蹒跚、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所致。与以往经济不景气相比,金融危机、失业、消费疲软等三种问题交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使经济萧条越陷越深。巨额不良债权的存在导致金融机构自有资本不足,加之政府推行金融体制改革,迫使金融机构不得不压缩信用规模,“惜贷”现象蔓延成灾。企业因资金短缺而缩小设备投资,减少生产,效益下降甚至破产,致使经济萧条进一步加重。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的大量裁员和破产企业数量的增加,失业大军不断扩大。就业的不稳定以及人们对老龄化社会快速到来的担忧等不安心理严重地制约了个人消费心理的正向发展。严重的需求不足已使日本经济濒临紧缩萧条“怪圈”的边缘。

进入1999年以来,由于日本政府一系列积极经济政策的支撑和对外出口的扩大,日本经济开始出现了复苏的迹象。不良债权、金融危机已得到初步遏止,因金融机构的“借贷”而倒闭的企业数量明显减少。工矿业生产指数已停止下滑,进入2000年后,开始显著回升。以个人住宅、轻型汽车及计算机为中心的个人消费支出有所增加。民间消费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保持正增长。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也从140:1美元上升到目前的107:1美元。日本银行系统在国外的信誉也大有好转。GDP实际增长率在1999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出现了1.5%和1.0%的正增长,虽然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出现了一1.0%和一1.4%的负增长,但1999年仍取得了0.3%的正增长。1999年财政年度GDP虽然未达到预定的0.6%的目标,但最终还是实现0.5%的正增长。2000年第一季度出现了2.5%的增长,第二季度又实现了1.0%的增长。全年实现正增长已成定局。

日本经济得以好转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是日本政府积极的经济政策支撑。小渊内阁成立后,主要从稳定金融、刺激需求、扩大就业三方面采取措施来刺激经济回升。1998年11月提出的总投资将近24万亿日元的“紧急经济对策”,促进了公共投资和住宅投资等政策需求的大幅度增加。同时,日本政府决定动用60万亿日元公共资金来应付金融危机,动用20万亿日元用于扩大对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使金融系统趋于稳定,“惜贷”现象基本消除。加之大幅度减税措施和超低利率(或日零利率)政策的继续实施,使企业经营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促进了生产的恢复。另外为了扩大就业,在“紧急经济对策”中,划出1万亿日元专款,用于创造100万人的就业机会。1999年7月又以“补充预算”的形式再次追加5500亿日元,用于解决70万人的就业问题。2000年4月接替小渊的森内阁上台后,完全继承了小渊的经济路线,继续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经济政策。这些措施不仅使失业率不断攀升的局面得到一定控制,而且对扩大个人消费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促使日本经济好转的第二个原因是对外出口的持续增长。东亚经济的迅速复苏,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保证了从日本进口的需求。欧盟各国由于欧元贬值的效果,出现经济好转苗头,使日本的对欧出口也有所增加。旺盛的出口势头,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复苏。

如果从政策的角度来分析日本对付萧条的对策,不难看出,日本政府一方面采用“凯恩斯主义”式的政策,从需求入手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又采取“供给学派”式的政策,采取诸如降低利率、减税等手段使供给方面的企业的潜力发挥出来,由此形成供给扩张与需求增大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将经济从紧缩萧条的边缘推出。但同时也应当看到,上述举措仍存在许多局限性,并没有超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症治疗的范围。产业结构的调整、财政结构和经济结构改革的重头戏还在后面。1999年以来的日本经济状况虽有所好转,但仍然是积极经济政策支撑的结果。就现已公布的数据来看,还有许多令人担忧之处。例如,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薪职家庭消费支出的增长与上一年相比尚在水面以下,全年平均失业率仍居于4.7%的高位。基于2000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全产业设备投资分别出现3.3%和2.2%的正增长,说明已经显露出自律性恢复的端倪。但第二季度的增幅又明显低于第一季度,说明其势头还很脆弱。整个经济尚未完全进入自律性恢复阶段,仅仅是步入自律性恢复的门槛。今后,经济恢复和调整改革的任务仍很艰巨。

森内阁多次强调要以IT(信息技术)革命为“起爆剂”,对产业结构进行彻底调整,缓和各种规制,使经济真正步入正常发展轨道。最近,日本解除了“零利率”,但经济状况并未出现波动,如果这种良好状态持续下去的话,日本将很快着手进行财政政策结构改革。2000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下半年虽然可能出现因公共投资断档的经济滑坡,但舆论普遍认为,2000年的经济增长率可能达到2%,将明显好于1999年。可以说,90年代对日本来说虽然是“失去了的10年”,但同时也是“不断探索和改革的10年”。尽管日本经济恢复乏力,但总的趋势仍然朝着复苏的方向发展。

日本经济与东亚经济的互动关系

一般来说,贸易往来和直接投资是反映双边或多边关系的关键指标,因篇幅所限,本文仅通过这两种指标来分析日本同东亚地区的经济关系和日本经济复苏对这一地区的影响。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国土狭窄的岛国,在资源和市场两个方面税严重依赖国外。日本主要是靠“贸易立国”起家,现在和今后的经济发展也不可能离开对外贸易和海外市场。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扩大内需”、“建立内需主导型经济”的口号喊了十几年,但对外出口几乎年年增加,贸易顺差不断扩大,1992年以来,大部分年份都超过1000亿美元。巨额的贸易顺差使日本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摩擦特别是同美国的经济摩擦日趋加剧。近年来,日本从本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出发,在处理对外经济关系格局上做出了一些调整。经贸合作和直接投资的基本格局重点虽然仍在北美和欧洲,但却呈下降趋势。事实上,从80年代中期“广场协议”以后,随着日元的升值,日本开始加快对东亚地区直接投资和扩大贸易往来的步伐。进入90年代后又得到进一步发展,不仅绝对数不断增加,比重也不断上升。如表2所示,仅从所占比重变化来看,日本向东亚地区的出口占日本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90年的33%上升到1999年的40%,1995年、1996年超过了47%。日本从东亚地区的进口占日本进口总额的比重由1990年的29%上升到1999年的40%。日本向东亚地区的直接投资比重也从1990年的12%猛升到1995年的24%,此后虽有波动,但多数年份仍维持在20%左右。



日本同东亚地区之间贸易额的扩大主要是由于东亚地区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增大了对日本技术。设备的需求,使日本对这一地区的出口增加。同时,“亚洲四小龙”在高新技术领域具备了一定的竞争能力,东盟的组装业和中国的轻工业及部分技术含量产业的竞争能力不断提高,使B本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增加;其次,随着日本向东亚地区转移生产基地和扩大直接投资,产品返销日本,日本从该地区的进口增加,一些主要设备与零部件又需从日本本土供给,日本对该地区的出口增加。

当然,日本对东亚地区直接投资的倾斜也是看到了东亚经济高速增长将给自身经济发展带来机遇。把东亚地区变成日本的“出口加工基地”和“海外集散地”,既可缓和同欧美的经济摩擦,又可拓展海外市场,对日本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日本与东亚地区的共同经济利益使两者越走越近,并形成了双方经济的互动机制。这种机制可用下图简单表述。



这种密切的经济互动关系,在经济景气时,则呈良性循环,而在一方出现经济萧条或危机时,立刻会给另一方带来不利影响。近几年东亚地区各经济体经济增长率峰谷值的变化十分类似,这也充分反映出日本经济与东亚地区经济关系的紧密程度(见表3)。

在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东亚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日本的经济萧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质优价廉的服装、纺织品和东亚地区的家电等大众消费品大量进入日本市场,对于降低和稳定日本的物价、稳定社会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不容否认,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也确实对日本经济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如表3所示,日本和东亚地区各经济体GDP增长率的谷值都集中于金融危机发生后的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对日本来说,其直接损失就是已进入东亚的当地日资企业效益的普遍下降和日本对该地区出口的大量减少。这也构成了日本经济1997、1998年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相反,日本长期经济萧条,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内需疲软,减少从东亚地区的进口和对该地区直接投资,对东亚经济的恢复也造成沉重打击。1998年与1997年相比,日本从这一地区的进口减少了10%,特别是对这一地区的直接投资骤然减少了近50%。不仅如此,还有大批日资企业撤离该地区。据统计,1996~1998年三年当中,从该地区撤出和合并的企业就达460家之多。直接投资的急剧减少和企业的大量撤出对于在金融危机中苦苦挣扎的东亚地区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当然,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经济萧条和金融危机导致日本企业经营困难,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能力减弱;第二,日元贬值导致日本对外投资的比较利益下降;第三,亚洲金融危机导致当地投资环境的恶化,投资风险增大。此外,东亚地区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政局的不稳,也是影响日本对该地区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鉴于日本同东亚地区已形成的密切经济关系,与民间企业相比,日本政府更着眼于日本的长远利益,对于帮助东亚摆脱金融危机的态度比较积极。自1997年7月发生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日本政府已通过“援助亚洲对策”、“新宫泽构想”等项目提供了800亿美元的援助,其数额远比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多。毋庸置疑,日本的巨额援助对东亚经济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东亚地区的经济正在恢复之中,其中有些国家如韩国恢复得相当快。但是这些国家与地区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外资依赖型”和“出口主导型”的经济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国外资金的提供和海外市场需求的存在是其经济恢复的前提条件。在这种形势下,日本的大量进口和直接投资的增加就变得格外重要。十分明显,日本经济的复苏、内需的扩大、从该地区进口和向该地区直接投资的增加对东亚地区经济恢复起到了促进作用。1999年,日本在对外进出口贸易总额与上一年相比分别减少6%和4%的情况下,对该地区的进出口贸易额却比上一年有所增加。而且,同该地区的贸易额占日本贸易总额的比重不论出口还是进口都上升了3个百分点,均达到40%。2000年上半年日本同东亚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呈明显上升趋势,所占比例也在增加。1999年日本面向该地区的直接投资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比例虽然有所下降,但投资数额却超过7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6%。日本对东亚地区进出口贸易和直接投资数额和比重的上升,标志着两个地区经济关系的进一步加强。

结语

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日本将进一步扩大对东亚地区的经贸合作和直接投资,更加密切同这一地区的经济关系。尽管日本经历了90年代的经济长期萧条,但其金融大国的地位并没有发生动摇,现在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目前,日本外汇储备已接近用3000亿美元,个人资产已超过1300万亿日元。雄厚资金的存在是日本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和加强进出口贸易的基础条件。从政府方面看,试图建立以日本为主导的亚洲货币基金组织(AMF)、推动日元的国际化、扩大日本的国际影响等战略目标,将成为日本向这一地区扩大贸易和直接投资的内在动力,从企业方面看,日本企业资金、设备过剩严重,只要条件具备,由于利益的驱动,就会迫切寻找海外投资市场。由于历史、文化及地缘关系,加之政府的诱导,东亚地区很可能成为其首选地区。再者,随着日本经济的复苏,日元升值不可避免。日元升值虽然可能给日本经济的恢复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但却会促进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回所。目前日本经济终于开始复苏,东亚经济也已经从金融危机中挣脱出来。日本“久病初愈”,希望重振雄风;东亚地区“劫后余生”,更需要重整旗鼓。而双方的经济互动关系犹存。可以预料,日本与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将有一个大的发展。同属东亚地区的中国的经济今年也已摆脱“紧缩”的困境、开始进入上升的“拐点”。借此东风,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加强与日本及东亚地区其他各经济体的经济合作,使中国经济融入即将到来的新一轮东亚经济发展高潮。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