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实科学发展观 自主创新·典型
当“中国制造”铺天盖地,人们期望有所突破时,高密豪迈科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点燃了“中国创造”的火炬。
公司从无到有,从弱到强,12年时间成为全国轮胎模具行业的龙头老大,并在世界模具行业崭露头角,公司董事长张恭运说:“自主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本能需要,只有干别人干不了或不愿干的事,企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引领中国或世界科技潮流。”正是靠着这种理念和实践,公司不但成为拥有固定资产3.6亿元、职工1200人的企业,而且拥有38项国家专利,所开发的产品填补了国内28项空白,主要产品的科技含量、专利技术、市场占有率占据了全国同行业三个第一。去年公司完成销售收入1.8亿元,实现利税3200万元,连续十年保持一年翻一番。
二、营造人尽其才的“洼地”
1994年,高密市呼家庄镇一家乡镇企业宣布破产,被时任一家国有企业副厂长的张恭运购买了下来。并没有打算自己致富的他,本希望与企业原有人员共同创业,但不管怎样劝说,只有三人响应他的号召。于是,四人凑了4万元钱,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就这样诞生了。他们给人做过车圈模具、轮胎模具,甚至铁锨模具,尽管苦苦挣扎,当年还是亏损了20万元。
做企业不但要有自己的主打产品,更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市场定位。正当他们苦苦寻觅那个“自己的”的时候,青岛有家客户前来定做4套电火花机床制造轮胎模具,条件是两年内该产品不能再在青岛地区销售。尽管客户的条件苛刻,却使张恭运明白了一个道理:那个所谓“自己的”东西,就是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市场定位。于是他一边组织力量攻关,一边考察市场。每到一地,他都告诉三轮车夫,找到一家轮胎企业,就付给他5元钱。一个月下来,市场的需求量让他大吃一惊。不到两年,科技攻关成功了,主打产品定型了,产品的婆家———市场定位也找到了。
做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做企业也一样,不能靠一种产品永远占领市场。要继续创新,就必须营造人尽其才的洼地。在人才选用上,董事会坚持重知识、不唯年龄;重开拓、不唯资历;重实际、不唯身份;重贡献、不唯过失的“四不唯”原则,面向社会公开选聘贤能。从北京、上海等地高等院校聘请13名科研人员为顾问,其中一名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引进计算机、机械、仪表等中高等级专业技术人才200余名,其中,一名博士生,两名研究生,5名高级工程师。为提高一线工人素质,企业每年从山东轻工技校、高密技校等招收技工100多人,每年选派职工到大专院校和全国知名企业学习培训,开阔视野,提高素质。并实行全员参与科研制度,生产一线与科研管理定期抽调骨干轮岗,防止科研与生产实践脱节,使一大批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目前,该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公司董事会7名成员中,5名是高级工程师,1名是高级技师,他们既是公司的领导核心,更是各种新产品研发的带头人。
除去创始的四名董事外,其余3人都是因发明创造成为董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