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民间故事 > 帝王将相 >

康熙私访牛街

时间:2010-07-27 14:59来源:www.panpan.org 作者:纽带 点击:
在北京牛街礼拜寺里面,有一道康熙的圣旨和他御赐的半副銮驾。提起这半副銮驾,还有段故事哩。 这故事得从监察史说起。清代京城设有监察御史,巡视察访政事民情,给皇上做耳目
      在北京牛街礼拜寺里面,有一道康熙的圣旨和他御赐的半副銮驾。提起这半副銮驾,还有段故事哩。

    这故事得从监察史说起。清代京城设有监察御史,巡视察访政事民情,给皇上做耳目。

    这天,京城监察御史兴致来潮,出城郊游。他带着娇妻宠妾,公子小姐,骑马的骑马,坐轿的坐轿,穿过大街小巷,威风凛凛地直向郊外走去。这天碰巧是礼拜五,回民的主麻日子。当监察御史经过牛街的时候,只见街上人群熙熙攘攘,齐向礼拜寺拥去。这监察御史原是个腐朽的昏官,只懂得欺压百姓,却对百姓中的宗教习俗一窍不通。他见这么多回民拥进寺里,心中不免有些狐疑。他本想下轿打听一下,可是身边随从众多,有所不便,再加上出城游玩要紧,也就顾不得这当子事了。

  过了几天恰好是回民的开斋节。在开斋节里,穆斯林们每天吃过晚饭后,就穿上干净的衣服,戴上白色的礼拜帽,到礼拜寺做礼拜。一连一个月,天天都是这样。这天,御史来到牛街,刚好又看到了回民拥进了礼拜寺。他心里更犯了嘀咕:这么多的人挤进寺庙,不知有什么事?按照他的经验,百姓聚众集会,轻则闹事,重则谋返,总是没有好事。联想到外地传来一些谋反的消息,莫非这些回民也要图谋不轨?京城可是皇上住地,如果发生事端,本监察御史责任不轻,决不可等闲视之。他想,若是这些回民真的聚众谋反,本御史定要拿获破案,上报朝廷,皇上一定重加赏赐,本官再要升任也就不难了,想到这里,心里美滋滋的。

    御史来到牛街礼拜寺,左转右转,还没等进去,回头见一个卖糖的小贩,就问:

    “小老弟,这里每天都聚着好多人,到底是干些什么呀?”

    小贩白了他一眼说:

   “这帮回民信奉真主,天天夜聚明散。他们可齐心了,谁要欺侮他们,他们就拧成一股绳,一心对付外人。可是惹不得呀!”

    原来,这小贩是个愣头愣脑的小伙子,刚从外地来,不懂得回民的规矩。昨天,他卖完了糖果,顺便买了一块猪肉,就走进回民小吃店要吃面茶。几位回民老大爷说了他几句,谁知这小伙子火气挺大,嘟嘟嚷嚷骂了一通。这一骂可不要紧,附近的穆斯林们都来了,大家齐声说他不对。不得已,小伙子只好认了错,走了。他刚刚平了气,碰上御史来问,又挑起他的火来,借机就发了一顿怨气。

    哪知,小贩说的“他们信奉真主”一话,叫御史大为吃惊。他想,如今是大清的天下,他们竟敢不服皇上,信什么真主,这还了得!这不是谋反又是什么!御史像拿到了什么证据一样,得意洋洋地回府了。

    回到府上后,马上写了一道奏折,呈报皇上:“牛街回民夜聚明散,秘密集会,另立真主,企图推翻大清。”

    奏折送到康熙面前,他翻开一看,大吃一惊,这牛街住的都是回民,这几年国泰民安,他们吃穿不愁,为何还要谋反?眼眉底下的京城竟有人要造反,这还了得!于是,康熙立刻传旨请众位文武大臣上殿商量对策。一帮文武大臣听到这个消息,有的吓得两腿筛糠,有的惊得两眼溜圆,侍卫大臣献计说:“快派旗兵包围牛街礼拜寺!”军机大臣接上话茬:“对,先把礼拜寺的主持人捉来,逼他招出反叛头目。”元老王爷颤着声音说:“京城要地,宜速平乱,万无一失呀!”

    康熙听罢群臣众议,犹疑难断。他想:大清立国不久,威震四海,不相信有人敢在老虎嘴拔毛。可是御史既有奏折,就不能不防。京城要地,必须稳妥处置。于是,便对大臣们说:“众卿所见不无道理,但今江山社稷如此康平,当先避免动用兵刃;待朕前去察防一番,看个究竟,再作处置不迟。”

    这天晚上,康熙便去私防牛街。往常,皇帝出朝,地动山摇,旌旗招展,前有禁卫军开道,后有御林军保镖。今天,康熙出去私访,全没有了这些排场。他脱下龙衣龙袍,穿上便衣便服,头戴一顶回民白帽,不声不响地随着穆斯林们进了灯火通明的牛街礼拜寺。

    康熙还是头一回进礼拜寺,只见寺中间一座大殿,五间房宽,十余丈深,虽然不算宏伟,却也气势不凡。大殿前有一座八角楼,名曰邦克楼,那是为穆斯林报告礼拜时辰的;左右还有座碑亭,存放着前朝的石碑,大门旁还有一座两层的小角楼,借着灯光还能看清上面的横匾写着“望月楼”。大殿两旁有古柏十八棵,-条夹道从中穿过。康熙见穆斯林们上了大殿,他也跟进去;别人脱鞋,他也脱鞋,别人跪在绒毯上,他也跪在上面。连着几天,天天都是这样。到了最后一天,可与往常大不相同了。这天,康熙刚刚跪定,只见几位身穿长袍义戴缠头的人走进大殿,他想,这可能就是阿訇了。这时只听其中一位还高声讲着什么,声音宏亮如同朗诵。讲完之后,穆斯林们向西叩头朝拜,最后礼拜完毕,退出大殿,各自回家。

    那位阿訇讲的是古兰经,可康熙一句也没听懂。他急忙跟上人群,向一位老穆斯林问着:“老叔,我有点耳背,没听清刚才讲了些什么?”那位老穆斯林看了他一眼,说道:“刚才王阿訇讲的是古兰经第四十七章:仁慈的穆罕默德对穆斯林的教诲。”

    康熙回官后,立刻差人把进贡的《古兰经》拿来连夜翻阅,虽然看得清,却不懂含义,他想,读不懂也没关系,只要当中有谋反的意思就够了。可是,他前翻后找,到底也没有找到要谋反的字句章节。康熙心里明白了,难怪几天我一点也没有看出回民谋反的迹象,这些都是伊斯兰教的宗教教义。

    再说一帮文武大臣早已等得不耐烦,今见康熙上殿,纷纷来到殿外迎候。康熙立即召见群臣,对他们说:“朕已得知真情,牛街回民夜聚明散乃伊斯兰教的斋月礼拜!哪里是什么谋反!御史官妄告不实,险些误了大事。”群臣一听原来是这么一回事,荐摇头晃脑议论开了。侍卫大臣随机应变,大着声音说:“监察御史身为朝廷要职,竟真假不分,谎报军情,理当问罪!”军机大臣又连忙接着说:“对,近年来不少人妄报假案,骗取朝廷封赏,危害大清江山,不可不严加惩办。”康熙当即传旨宣御史上殿。

  监察御史自上了奏折后,暗暗自喜,料想皇上少不了要捉几个回民反叛头目开刀问斩,自己落得一个加官晋爵,好不得意。接到圣旨便马不停蹄地来到金銮殿,只听康熙问道:

    “你从何处得知回民谋反?”

    “我亲眼看见牛街的回民在礼拜寺夜聚明散,我想定是秘密集合,策划谋反之事。”

   “回民进礼拜寺,是按教规做礼拜,与谋反完全无关。你还有何证据?”

    “我听小贩说,回民信奉真主,不信大清皇上。”

   “小贩的状纸呈递上来。”

    御史慌了,断断续续地说:

    “不……不曾有状纸,是他在……在街上亲口对我讲的。”

    康熙听罢,龙颜大怒:

    “你身为朝廷监察御史,竟连回民风俗习惯也不知晓,无知到如此地步。你误听谎言,妄报不实,险些误朕大事!来人,快把他推下去,摘掉顶戴花翎,贬为庶民!”

    御史本想讨赏请封,却不料倒被罢了官,连喊冤枉。

    康熙诏谕朝廷百官,今后凡有妄报不实者,一律加重治罪。

    为防止再发生类似事情,康熙又下了一道圣旨:

   “朕评汉回古今之大典,自始之宏道也。……如官民因小忿借端虚报回教谋反者,职司官先斩后奏……。”

   放下御笔,康熙没有马上差人送旨,他离开龙案,反剪双手在殿上走来走去,心里前思后想:几次去牛街礼拜寺,看得出来回民是很齐心的。他们毕竟不是旗人,今天不谋反,难保他们以后不谋反。嗯,我再送它半副銮驾,即可显示大清的圣明,又可笼络民心。”

   第二天,一道圣旨和半副銮驾吹吹打打地送到了牛街礼拜寺。

   如今,半副銮驾早巳没有了。听说,原先摆在牛街礼拜寺的大殿里,民国初年推翻清朝的时侯,毁掉了。康熙的圣旨直到现在,还在礼拜寺里搁着呢。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 慈禧受辱相国寺

    公元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西太后慈禧带着光绪和王公大臣...

  • 中国历代名将谱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悠久,本文罗列的是从漫漫长河...

  • 龙城飞将——李 广

    李广(?—前119),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人。其先祖李信为秦国...

  • 泥马渡康王

    小康王从金营逃出,被金兵一直追到象山县的剡江口。小康王举...

  • 计捉鳌拜

    康熙八岁登基,朝廷内鳌拜专权,今日杀文,明日杀武,吓得索...

  • 屡摧大寇——戚继光

    戚继光(1528—1588),明代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杰出军事家。...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