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用一句话来概括新课程,那就是:个性压倒一切!个性高于一切!
而个性是要靠个性来培养的,那种模式化的课堂教学,即便一定的灵活变通性,也远远比不上具有个性化的教学那样对个性培养的影响力。
当然,不论是模式还是个性,我们都没有必要强调到极致,因为两者都有可行性。
模式,虽然容易导致机械操作,导致千课一面,但毕竟有它的存在价值。至少对那些教学新手,就极具价值。因为在还没有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之前,模式具有引导的价值,具有导向的意义,可以引导他们一步步去进行有效操作。而且,它在国际上,也是很多人所追求的一个目标,不是有很多在国际上都很著名的教学模式吗?我们所反对的,只是它易于导致机械操作的一面。
个性,虽然具有生命的活力,极具创新的特质,但对于教学新手来说,恐怕就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如何着手。
至于在一节课中,到底是模式的东西多一点还是个性的东西多一点,这也没有硬性的规定。但总体而言,求个性,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一大热点,也是很多一线老师所追求的目标。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多提倡追求教学的个性,把个性化作为我们大多数老师课堂教学的追求目标。
记得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1989年在广州的一次会议上,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在各种教法之上,有一把总的钥匙,它的名字叫作“活”。
课堂教学,要点也在于“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