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配合学生的人格塑造和人生指导,除了贯彻好教育部统一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行为规范》,按常规抓好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外,我从办学初就别出心裁地提出并实施了“系列三好”活动。如:
“生活三好”,即“吃好、玩好、自理好”。“吃好”,从饮食文明、饮食道德、饮食科学提出十条标准;“玩好”,从时间、空间、内容、形式提出十条标准;“自理好”,从起居、盥洗、衣饰、饮食、书本、文具、物用、用厕、保洁、安全等十个方面提出标准。
每个学期散学典礼,必作动员部署,学期初进行检查、验收、评比、表彰,三年来已形成雷打不动的规范模式。
“行止三好”,即坐好、站好、走好。制定了《坐好十则》、《站好十则》、《走好十则》。我们要求,中学生听课要端坐;全校学生每日站军姿至少十分钟;每日正规化走路2000米;集体跑步1000米。
“礼仪三好”,即校园礼仪好、家庭礼仪好、社会礼仪好。
“卫生三好”:指甲长短适度、洗头洗澡及时、衣服鞋袜整洁。
“物用三好”:学具整理好、衣物叠放好、水电开关好。
“表达三好”:朗读好、唱歌好、演讲好。
“英语三好”:演讲好、礼貌用语好、书法好。
“五前”即课前、操前 、饭前、集会前、离校前。利用每‘前’的2~3分钟时间,诵读古诗词赋、美文佳句、谚语格言。在博骏的校园内,课前、操前、会前诵读声爽爽朗朗,声浪沁人;餐前国学彼伏此起、阵阵有辞,置身其中,你会感到感奋和震颤。这项文化活动已经形成了既稳定又有朝气、活力的文化传统。
对这项文化活动,校内有不同看法,社会人士也有不同见解。但我始终认为这项活动形式规范、作用深远、效果恒久、意义重大:
(1)可以帮助学生把无意义的零散时间收集起来,转化为有意义的“生命”;(2)可以把学生无意识的浏览、甚至是消极的涉猎,引导为一种有有意识、有计划、积极的知识积累和文化升华,为他们实现学识、品质上的飞跃积累能量;(3)可以获得系统的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灌输,培养学生的欣赏品位,陶冶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从根本上改变现代儿童、少年文化贫乏和气质粗劣的现象;(4)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和积累习惯。(5)可以代替枯燥的常规性、形式化、纯语言工具性的组织会议、组织活动、组织教学;(6)调节情绪、集中注意,提高会议、活动、学习、餐饮的质量。
四、学校文化应该成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阵地——民族性。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中华民族文化具有五千年的历史,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璀璨的瑰宝。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已被世界许多国家、许多民族所认可、所接受、所推崇。作为华夏后裔,民族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为传播光大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培养具有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责任的新一代。
我校以“五前国学文化,千首古诗工程”为主要模式,着力构建民族优秀文化的教育体系。
(一)“蒙学”优秀篇章的诵读、讲解和欣赏。
由老师作简要解释,指导学生全文诵读、背诵。
(二)扎实推进“五前国学”、“千首古诗”活动。学校统一规定:
七——九年级每周5首(篇、段)、5句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