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随着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信息技术普及教育的重视,建立起校园网的学校越来越多,信息化的教育环境已初步形成,安徽省也将在2006年全面实施信息技术新课程,因此,研究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已经具备了客观的软硬件条件,如何贯彻新课程的要求,如何利用优良的信息技术条件上好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正是目前迫切需要探索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
1.研究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进行彻底重构,突破信息技术课上成“计算机操作课”和单纯作为一门学科来上的顽症,切切实实把信息技术课程理念贯彻到实处。
(1)在新的教学模式指导下,创设一个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化学习平台
让学生适应信息化平台上的学习,必须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进行学习的能力,因此,信息技术课程需要创导把“学技术”与“用技术”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方式,既把“用技术”融合在“学技术”的过程中,又在“用技术”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体验和探究,深化技术的学习和掌握。
(2)在新的教学模式指导下,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
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不断进行自主探索研究,构建认知结构,发展各种能力的学习环境。提供生动真实的学习情景,设计灵活开放的学习活动,多方位开辟信息来源,充分提供应用工具,随时获得必要的指导,有利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形态,自主确定活动的评价指标,是形成这种学习环境的重要因素;教师角色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练和学习伙伴,是形成这种学习环境的重要保证;评价原则的改革,从单纯统一测试给出鉴定性结果评价转变为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是形成这种学习环境的重要措施。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结合安徽省新编信息技术教材,对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实证研究。
三、研究内容:
1.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与学生信息素养养成的关系
2.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设计构建理论
3.网络环境下,构建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关键要素分析,角色如何重构
4.新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四、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使学生对信息技术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新教学模式的构建
3.网络支持平台的技术实现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
1.关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着眼点还在于如何把它作为一门课程来上好上,忽视了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殊性,从而造成了目前信息技术课就是学习软硬件知识的普遍现状,甚至有些地方开设信息技术课只是因为它是必修课要会考,完全成了一种新的“应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