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信息技术课程同其他学科的整合不尽人意,目前还是只有老师的整合而学生的整合不够,并且作秀多于实用,这也反映了现在学生信息技术素养还不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还不高。
3.信息技术课的开设没有起到发展学生兴趣、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作用。信息技术课堂远没有网吧对学生的吸引力大,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厌学现象严重。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看法严重冲突。
4.国内虽然有不少人特别是一线教师提出的一些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但对网络环境下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研究还不够,还没有可以普遍意义上进行推广的经验和方案,也缺少这方面的实证研究。
六、突破之处:
1.以学生为主体,在网络教育环境下,定位网络、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学习信息技术,先用后学,在使用中根据学习需要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从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2.破除传统信息技术教学单纯知识和技术教学的模式,提升信息技术教育文化内涵,使学生明晰信息意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3.信息技术新课程的规模化的实证研究。
七、计划进度
第一阶段:2005年4月-2005年10月
组织参与该课题所有老师进行全面的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理论及应用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培训,并对部分参与课题实验的学生进行相关指导,使他们熟悉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特点和自我防范意识及了解网络公德,为后期的开展研究做好准备。
第二阶段:2005年10月-2006年4月
创建具有本校特色的信息技术学科资源支持并充实教学资源,设计符合学科特色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方案,创建新型信息技术教学实用模式并应用于学科教学,力求形成一种全新理念的学科教学范式;并创建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平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制作教学评价调查,形成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收集并整理阶段性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2006年4月-2006年10月
将第二阶段形成的部分实用模式反复实践应用,收集反馈调查评价和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展示成果,加强交流,并聘请专家指导论证,完成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的构建,最终形成较完善的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