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气候和体貌特征的接近,置身韩国,犹如漫步在国内一些普通的城市,很难有异国他乡的感觉,在视觉上也得不到多少震撼。但其良好的人文氛围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清洁的街道,清新的空气,良好的交通秩序,都能让你长久的回味。当然最让我感慨的还是我们的儒家思想。在韩国,每到一处看到儒学字样,每听到韩国人谈儒学,我都会由然而生一种自豪,自豪我们悠久的文明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当我看到圣人孔子的塑像高高矗立在韩国的土地上,我们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激起我强烈的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我们的文化在异国他乡扎根。我们这些地地道道的传承人,又该如何去做?
当我们乘机飞临祖国上空,俯瞰祖国大地,那广阔无垠的金色稻田,郁郁葱葱的山林……让人豁然开朗,为我们的壮美山河,地大物博叫好。生长在这样一个国度里,我们会学得豁达、广博。我们会不会也变得不拘小节、轻视细节了?正所谓“拥有了便不珍惜了”?就像韩国的这些做法,与我们大同小异,但是反映出来的社会效果却不能等同视之。做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学校是为祖国培养人才,培养学生有伟大人格的地方,于是我认为学校要充分重视教育文化的构建,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打造有品味的学校,培养文明守纪的学生。
重视教育文化建设。因为它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底蕴,无时无刻不处在你的周围,使你无法拒绝和摆脱。在它的怀抱中潜移默化的净化心灵,美化人品,塑造情感,让孩子们身在其中,耳濡目染,匡正自己的思想素质,长大成材,报效祖国,建设我们的国家。在校园着重从德育文化、教学文化、校园建设文化三方面重点打造,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国教育家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中国自古便是世界文明的礼仪之帮,一直以来人们就非常重视品德教育,想要在品德教育方面取得实效,就必须把它同学校的教学管理结合起来,树立“为育人而教学”的教学观。不渗透一定德育内容的教学是片面的,不从教学中寻找途径的品德教育也必然会成为一种口号,一顿形而上学的精神宴。学生对其也只是似曾相识而不相知,很难有成效。在德育及教学中还要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责任感,更有利于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内化。美国司库马什说:“还有什么比保护环境这一真理还重要呢?我们在向孩子们传授科技是人类战胜自然的武器时,却偏偏忘记去提醒他们:人类自己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可能因此而遭灭顶之灾。”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与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与为社会,为大家的奉献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公共道德、文明习惯。校园建设要突出“人文”性,起到陶冶情操,激发求知热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