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呼唤哲学思维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方法论的指导,教学实践也不例外。方法有多样,最高层次的方法是哲学方法,被称作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而我们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方法则是较低层次的专业性方法。显然,哲学方法对教学方法具有指导作用。
很多教师虽然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但是在生活和工作中却没有体会到哲学理论的精髓,而往往把本来活生生、寓意深刻的哲理,变成了枯燥无味的名词和原理。但这并非哲学的过错,而是我国哲学教育方法的失误。今天,教育的一些理论已经明显暴露出指导上的无力,观念陈旧,理论滞后。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无法解释蕴含于其中的人的情感、个性、意志等因素的存在。我们应该明白,教育的发展再也经不起今天一种观点、明天一个口号的折腾,它必须有一个根本的支点──所支之点可称作基石──这就是哲学。
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和哲学家,在教育与哲学方面所作的精辟论述并不罕见。康德说:“没有内容的思想是空泛的,没有概念的直觉是盲目的。”意思是说只有理性形式,若无经验内容来充实,理性形式只是空虚的架子。康德这种折衷经验论与理性论的中庸观点,在认识论上有很大的调和作用。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只有感觉材料的搜集而无理性形式的融纳,那只是一堆凌乱琐碎而且不明确的资料。还有,在课程与教学变革的今天,老子哲学中蕴含的教学论思想将越来越显示其强盛不衰的力量。它以其自然无为的教学目的论、有无相生的教学过程论、虚空生有的教学艺术论、生命为本的教学宗旨论给我们的课程与教学变革以巨大的启示。
传统的教学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不重视掌握知识时所必需运用的各种思维方法的培训;只注意某些结论的记忆,而忽视产生这种结论的推理过程。然而,恰恰是这种思想方法和逻辑推理规律的掌握对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思维方法和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思维方法、逻辑规律是比较抽象的,不是任何年龄的学生都能自觉地、有意识地加以掌握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各种知识有意识地进行合乎逻辑的讲解,并引导学生在不断地应用某些思想方法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地熟悉这些思想方法和规律。
教学活动不仅要合乎真理和道德的标准,还应在美感上追求卓越。杜威说:“教学是一种艺术,真正的教师就是艺术家。”就教育活动的事实而言,教师要成功将所学传递给学生,须掌握的因素相当复杂。即使事前计划周详,谋定而后动,教学现场的变数仍然很多。教学计划成功与否,关键常在教师本身是否深谙应变的技巧,以及有无深厚的学识素养赖以应变。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都揭示了哲学思维之境界。